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03-14 08:15:03
原標題:風箏的前世今生 你可知曉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風箏的前世今生 你可知曉
來源:中國青年報
宋人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記郭忠恕軼事,“岐有富人主官酒酤,其子喜畫,日給醇酎。設幾案絹素,及好紙數軸,屢以情言。忠恕俄取紙一軸,凡數十番,首圖一角小童,持線車,紙窮處作風鳶,中引一線,長數丈。富家子不以為奇,遂謝絕焉。”郭忠恕,五代末至宋初名畫家,曾游歷陜西、河南。其時有富家子日以美酒款待,請郭忠恕作畫。郭忠恕畫童子放風箏,絕妙之處在一條數丈長風箏線一筆繪出,既不斷又能表現風箏飛起時線繩繃緊的力度感,非有高超的手頭功夫不可,而富家子卻沒能領會其中奧妙。
郭忠恕本想顯顯手段卻遇到個不懂行的,很敗興,富公子再求畫就不搭理了。這本是一個行家遇見外行的故事,后來變為富人求畫而吝嗇,因畫作按尺幅算錢,畫家故意說畫大尺幅,結果富人只買到一根風箏線,成了典型的智者戲愚類民間故事。當然這樣寫也夠有趣、痛快,省去解釋線條、畫理的麻煩。
自《圖畫見聞志》記載此事后,歷代畫家都愛用這一題材和一條長長的風箏線與郭忠恕較量短長。惜乎郭忠恕這幅作品似未傳世,不過從他留下的《雪霽江行圖》中繪制的幾十根纖細的桅索,也能看出他運用線條的高超能力,足可和后來之畫家抗衡。
即便沒有郭忠恕,童子放風箏也是畫家喜歡的題材。傳統人物畫常繪“百子圖”,畫100個小孩玩兒各種游戲,踢球、打鬧、捉迷藏……其中必有放風箏。現代畫家如齊白石,則喜畫牧童在牛背上放風箏。
中國繪畫歷來有“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說法,放風箏這一題材被賦予“高升”寓意,本來是鄉間童趣,這么一附會未免俗氣了些。不過放到年畫中卻不會,童子放起風箏,題上“春風得意”4字,真是吉祥。天津楊柳青年畫有一幅著名作品《十美圖放風箏》,畫面上清末民初的摩登美女,穿著時興樣式的服飾,妝容秀麗,這幅畫中放風箏沒了高升的意思,只有美美美。
描寫放風箏的圖繪是美的,風箏本身也是美的,特別是名家手繪更是藝術品。畫風箏的名家,北京有“風箏哈”、名畫家馬晉,天津有在巴拿馬拿過萬國博覽會獎章的魏元泰。山東濰坊更稱風箏之都,貢獻了眾多風箏樣式。曾任濰縣縣令的鄭板橋有一首《懷濰縣》:“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秋千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
中國風箏不啻幾百種,蝴蝶是常見樣式,那么哪些樣式是中國風箏的典型樣式?1980年中國郵政發行第一組《風箏》特種郵票,全套4枚,圖案分別為“雛燕”“瘦燕”“半瘦燕”和“比翼燕”,均出自傳為曹雪芹所著的《南鷂北鳶考工志》。首套風箏郵票4張都是沙燕,說沙燕風箏是中國風箏典型大體沒有爭議。1987年,中國郵政又發行第二組《風箏》特種郵票,還是4枚,圖案為“鷹”“龍頭蜈蚣”“八卦”和“鳳凰”,是中國風箏另外幾種典型樣式。
《南鷂北鳶考工志》雖無法確認為曹雪芹著作,但可以確認曹雪芹于風箏是老在行。《紅樓夢》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詞》用半回篇幅寫放風箏,各種名詞術語若對風箏沒有深入了解寫不出來。這回出現的風箏有蝴蝶、鳳凰、大魚、螃蟹、蝙蝠、大雁、美人等。最有趣者是外面飛來攪局的“門扇大的玲瓏喜字兒帶響鞭”。
風箏本稱紙鳶,據說唐代開始在紙鳶背上加一竹弓,遇風做“箏”聲,故稱風箏。后世風箏也在發聲上做文章,如在風箏骨上裝一個紙蒙的小鼓,再在鼓面上用皮筋繃上鼓槌,遇風槌擊鼓面,“嘣嘣”作響。玲瓏喜字兒帶響鞭風箏就是一種裝上竹弓能發出聲響的風箏。更奇異的是這風箏竟有門扇大小。喜字風箏和郵票中出版的“八卦”都屬于“拍子”類,這種風箏多是規則的方形或多邊形,因此能夠做得很大。拍子風箏在音聲上也更有發揮空間。南通的“板鷂風箏”上綴滿了大大小小用竹子、木片葫蘆、果殼、蠶繭制作的“哨口”,多的能有幾千個。這種風箏放起來,聲音的豐富悅耳可以想見。
再說這喜字風箏是如何攪局的,探春正放一個鳳凰風箏,外面又飛來一個鳳凰風箏和探春的風箏絞在一起,這時喜字風箏也飛過來湊熱鬧,最后3只風箏絞在一起。古人放風箏看到別人也在放,有時會故意用自己的風箏線絞對方的線。這邊眼看有風箏絞過來,只消瞅準時機調整風箏角度避讓,絞人的一方由于蓄力過猛會使自己的風箏栽到地下。當然如果有自信能把絞過來的風箏線扯斷,也可泰然應戰。這比拼的都是放風箏的技術。南宋周密《武林舊事》有關于絞風箏的記載,寫到“此雖小技,亦有專門”。清代宮里人更有一手絕技,長線捆上秤砣,秤砣下系一鐮刀,謂之“鏢砣”。見有風箏飛過宮墻便甩出鏢砣,割斷風箏線,讓風箏掉入宮中。外面人只能望宮墻而興嘆。但無論如何,失去風箏都不可氣憤。舊俗春日放風箏可至清明節氣前,必需割斷風箏線使其飛去,謂之“放晦氣”。黛玉的風箏斷了線,李紈說“放風箏圖的是這一樂,所以又說放晦氣,你更該多放些,把你這病根兒都帶了去就好了”,就是這層意思。
風箏也可傳情。清初李漁作《風箏誤》傳奇,演書生韓琦仲與詹府二小姐淑娟以風箏傳詩定終身,故事雖是才子佳人加誤會的老套子,卻寫得風趣幽默、引人入勝,為古典喜劇名作。此外,放風箏為春日游戲還有幾般好處:先有好風,才得有好音聲,見好圖繪,需有好技藝(扎制風箏講究大至丈許小不及掌,皆可飛行平順)、好手法(放風箏先要放得起,還要飛得高),才得好心緒(放風箏可以舒緩心情)、好身體(古人以為,放風箏抬頭張口可吐一冬濁氣,今人說放風箏可緩解視覺疲勞,于頸、肩、腕均有好處)。
因此不僅是人,就是孫悟空也喜歡放風箏。唐僧師徒過獅駝國,猴子被青獅精吞下肚,用毫毛在妖怪心肝上栓個活扣,從鼻子鉆出來,拿那怪物當風箏放。眾小妖齊聲道“這猴兒不按時景,清明還未到,他卻那里放風箏也!”
辛酉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