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3-03-18 14:21:03
原標題:新天衢·向未來|科創+人才賦能先進制造業強區建設 看德州天衢新區如何“挺進橋頭堡”
來源:大眾網·海報
原標題:新天衢·向未來|科創+人才賦能先進制造業強區建設 看德州天衢新區如何“挺進橋頭堡”
來源:大眾網·海報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武紅鵬 高志玟 德州報道
2022年,德州天衢新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128家、210家,繼續全市領跑。2022年,天衢新區獲批全市唯一一個國家外國專家項目、唯一一個山東省“外專雙百計劃”(團隊)項目,還獲批了山東省海外工程師1名(全市入選3人)、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名。
科技浪潮一往無前,讓強者更強;構建發展新格局、重塑競爭新優勢、賦予發展新動能;各部門“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回眸天衢新區充分發揮山東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作用,持續推進先進制造業強區建設,一條主線貫穿其中:科技驅動創新成長、平臺賦能發展提速、企業成梯隊人才“雁陣”展。
科技驅動創新成長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德州大陸架石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致力于石油固完井工具、鉆井工具儀器、油田化學助劑的研發、生產、銷售。
2022年,大陸架公司圍繞油氣勘探開發,以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并重為思路,優化關鍵結構及材料成型工藝,創新突破了塔里木盆地二疊系長裸眼固井惡性漏失、超深層油氣資源效益開發、長水平段套管下入等多項技術“卡脖子”難題。
“公司高度重視科技研發工作,目前公司研發人員占比約40%,擁有集團公司學術帶頭人2人、集團公司突出貢獻專家1人、山東省科學技術獎評選專家5人。企業負責人說,企業作為中石化工程院的中試成果轉化基地,先后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40余項、專利授權150余項,多項技術成果填補國內空白。產品覆蓋國內各陸地和海上油田,并出口美國、加拿大等30余個國家。
這是天衢新區高站位推動科技創新,提高支撐引領能力,持續推進先進制造業強區建設的一個濃厚縮影。
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天衢區把科技創新作為主引擎,明確“一個導向”,即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強化“兩個重點”,即解決制約創新轉化的兩個體制機制問題。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實行梯次培育,積極培育以“創新型高成長企業50強”及“種子”企業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著力提升企業的內生動力。
依托齊魯工業大學“一院一基地一園區”、人才創新園等創新要素,天衢新區進行整體謀劃打造德州科技走廊;建設規模大、層次高、服務好、產業突出的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圍繞半導體產業市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培育新型研發機構、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構建高能級科創平臺體系。
去年以來,景津裝備獲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樂華陶瓷獲省企業管理創新成果獎,利爾康和英凱模分別認定為省第六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3家企業入選2022年度德州市“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居全市第一。36家企業新認定或通過復審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居全市第一。2家企業新認定為省瞪羚企業,1家企業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重大科創平臺賦能發展提速
2018年6月,德州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投用。
作為貫徹落實京津冀一體化國家發展戰略、建設京津冀地區“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的重要載體,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砥礪五載,已成長為德州市創新創業領域的龍頭和高地,先后獲得6項國家級榮譽,獲批全市唯一的“省級創業創新示范綜合體”和“省級數字經濟示范園區”等稱號,為全市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動力源泉。
園區自2018年6月投用以來,先后引進啟迪之星、中關村天使街等7家雙創孵化機構優勢互補,為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提供創業輔導、投融資等高水平專業服務,搭建起一套比較完整的企業早期培育孵化機制。累計引進孵化項目1200多個,孵化成功完成產業化項目49個,現園區在孵項目331個,4700余人在園區里創業就業。在德州市范圍內完成產業化,累計完成產值近20億元,實現利稅累計1.5億元。從2018年產值1.5億元,稅收只有600萬元,到2022年已實現營業收入12億元,完成稅收6500萬元,園區產值稅收連年翻番。
“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是按照我市作為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的定位而建設的,為京津地區科技型創新創業項目產業化提供全方位服務。園區提供的全生態體系,吸引了項目和人才的入駐。目前,由德州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負責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市場化運營工作。”負責人介紹道。
為了給企業帶來更好的服務,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既是創業園,也是個溫馨的生活園區,企業可以足不出園就能享受到保姆式服務、拎包式入駐、全鏈條式促進,為公司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為了企業經營快速步入正軌,我們建立了企業發展信息庫,及時掌握企業需求并隨時啟動企業所需服務,每半月組織一次對已進場辦公企業的走訪,了解企業發展現狀,咨詢企業的工作需求。”負責人告訴記者,除此之外,高創中心持續開展為企業“送政策上門”活動,上門為企業解讀政策,幫助企業解決實際難題。
從機器視覺代替人工視覺技術到海洋光電傳輸技術,從細胞診療藥品關鍵添加劑到間充質干細胞和治療用免疫細胞生產,從3C智能終端組件到石墨烯加熱設備……五年來,一系列關乎國計民生的科技創新成果層出不窮。
目前,園區已經開始由創業孵化為主向綜合性金融服務、科技人才服務轉型,在未來三年內將打造成為兼容孵化加速、上市企業培育、金融科技融合的全新載體,為全市的創新創業工作貢獻力量,為全市的產業發展源源不斷地培育優質企業。
企業成梯隊人才“雁陣”展
2022年,德州天衢新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128家、210家,繼續全市領跑。每一個數據的提升,背后是企業重視培養人才“雁陣”和發揮人才科創的“催化劑”作用。
早在天衢新區籌備建設之時,德州市委常委、天衢新區黨工委書記祁小青就曾說出:“我們以求賢若渴之心引才聚才,以夯基壘臺之舉育才強才,以海納百川之懷識才用才,以筑巢引鳳之策愛才留才。”
其目的只有一個:讓天衢新區成為當仁不讓的群英匯聚、建功立業之地。
近年來,天衢新區,堅持“黨管人才”的根本要求,以“求賢若渴”之心,以身示范抓好本領域、本行業的人才建設;構筑“廣納英才”的平臺載體,搭建校企人才供需、產業轉化、成果分配平臺,促進產教融合、人才互通、校企共創、資源融通,實現新區和人才雙向互動;激活“人盡其才”的體制機制,為人才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培訓充電的展臺、比拼切磋的舞臺,不斷提高人才與發展的匹配度;打造“環境興才”的服務生態,為人才解決好租房購房、子女入學、醫療健康等“關鍵小事”,在全區形成尊才、愛才、用才、留才的良好氛圍。
有力的人才政策讓新區發展蹄疾步穩。舉個例子,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自2019年從北京西城區遷至德州天衢新區后,新區在子女教育、薪酬、住房、醫療保障等方面給予了全方位支持,200名掌握核心技術的骨干員工,3年內沒有一人流失,目前擁有一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獲批2個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推動3個市級以上重點項目相繼落地。
“科技創新說到底是人的智慧,是人才鑄就的根與魂成就了天衢新區科技創新發展的加速度。”區領導劉學武坦言,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頂層謀劃是引擎。天衢新區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加強謀劃引領,不拘一格“引”人才,一如既往“強”人才,全方位支持、幫助人才,千方百計造就、成就人才。
企業因人才而立,產業因人才而興,重文興教、人才薈萃的天衢新區,正以“一年破題起勢、三年快速發展、五年取得突破”為目標,充分發揮山東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作用,持續推進先進制造業強區建設,為德州積極推進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第一資源、第一動力。
[ 責編:王蕾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