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2023-03-23 09:11:03
原標題:辣子雞趣談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辣子雞趣談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云德
辣子雞在四川、重慶、貴州、云南和山東等地都頗富盛名,被清晰無誤地標記在各地菜單特色名菜一欄里,擁躉的食客估計是個天文數字。然而,到底哪里才是辣子雞的正宗產地?似乎從來沒誰認真追溯過。好在大家相安無事,從未發生過任何產權歸屬的糾紛。
客觀評判,目前市面上叫得最響的當屬川味辣子雞。這主要得益于川菜的廣為流布,因為川菜用料寬泛、口味獨特,大眾化接受程度較高,辣子雞堪稱各地川菜館的招牌菜。川味辣子雞,以麻辣聞名于世,這自然凸顯出重慶人的飲食習慣,所以重慶人更愿意稱之為歌樂山辣子雞。貴州辣子雞的做法與重慶接近,其所謂獨一無二的口感,無非是去掉麻味之后,把辣放到了更為突出的位置,用劇烈的辣度吊足吃貨的胃口。云南的沾益辣子雞則是在貴州辣子雞的基礎上,加了少數民族炮制的酸味菜蔬翻炒出來,以酸辣見長,因為人家配方保密,這只能算是猜想。而山東的辣子雞則是另一番景象。與西南地區重在凸顯各自辣味的獨特全然不同,山東辣子雞的詞匯屬于典型的偏正詞組結構,重點在雞,最終落腳到具有辣味的炒雞身上。山東辣子雞食材挑選十分考究,通常必選生長期在一年左右的家養笨雞;做法上,與川味辣子雞事先腌制雞丁、然后下鍋油炸不同,要整雞剁塊、連頭帶爪一起下鍋爆炒;配雞塊的辣椒采用新鮮的青尖椒,也可適度增加柿子椒或小米椒,少許的干辣椒只起色彩搭配的作用;在味道效果追求上,山東菜不太在乎辣味的強度,更在乎必須炒出雞的鮮辣香味,如果炒雞的鮮辣香味出不來,廢話少說,這道菜就算徹底搞砸了。
在我25歲之前的記憶里,川味辣子雞只是個美麗傳說,不僅沒吃過,連見也沒見到過。在我本能的想象中,天下的辣子雞理當如出一轍。第一次親眼看到川味辣子雞的實物,是20世紀80年代的中期。有一次中學好友來京,我鼓足勇氣破費款待,心懷忐忑地走進單位附近的四川飯店,菜單一來,最先點了個自己熟悉的辣子雞。不料菜一上桌,大驚失色,紅彤彤的一盤辣椒端上來,只見辣椒不見雞,翻來翻去,不大點的若干雞丁沉浮于辣椒和花椒的海洋之中。盡管菜量明顯不足,但對從未吃過的滿盤焦脆的麻辣配料還是極為贊賞。吃完,我高興地把剩余的配料悉數裝兜。回家后嘗試用豆漿機粉碎,廢物得以合理利用,吃了大約小半年的麻辣調料。這事一晃過去了幾十年,當時的情境依然歷歷在目。
說實話,盡管自己也非常喜歡麻辣味道,但出于強烈的家鄉觀念和少年時代的味覺記憶,內心還是更傾向于山東口味的辣子雞。在云貴川三省,辣子雞或許就是一道極為平常的家常菜;而在山東,辣子雞卻是一道標準的硬菜,婚宴上更是巧取雞字的諧音和干椒的色彩,寄寓了紅紅火火、大吉大利的美好祝福。由于重在吃雞,所以,整個選料和烹制的過程都必須十分講究、格外精心。比如說,仔雞通常要現吃現宰,保證鮮活肥嫩,一般情況下絕對不會使用凍品,各種新鮮的青紅辣椒、蔥姜蒜、花椒大料、料酒黃醬、醬油醋和香油之類的佐料必須齊備,保證生雞出鍋不留任何腥氣。而過程呢?要整雞剁塊后洗去血水或用開水焯一下瀝干,再用熱油將花椒、大料炒香,放入雞塊猛火爆炒,待雞肉變色后加蔥、姜和干辣椒繼續爆炒,稍后順鍋邊滑入料酒和少許醋,翻炒三分鐘左右改中火,加黃豆醬將雞塊均勻包裹后再依次投放醬油和鹽,炒至九成熟時倒入青紅尖椒混炒,適量加水后再大火烹燉兩分鐘即成。起鍋前投放蒜片,翻炒兩下馬上出鍋,講究些的還要在裝盤時,撒上一撮香菜、淋上幾滴香油用以提鮮。這樣炒出的辣子雞,把生雞的肉鮮與辣椒的清香相互激發與吸納,經猛火熱油的強烈催化,而最終呈現的濃郁的鮮香辣味,頓時溢滿在場的全部空間。通常,飯桌上這道菜很少有剩菜留下。但凡吃過山東辣子雞的人,深刻的味覺記憶一般很難被大腦刪除。
山東流行吃辣子雞的地區主要在魯西南,尤以棗莊、濟寧和臨沂為盛。烹制方法雖大致相似,卻也略有差異。濟寧因有玉堂醬園的調味優勢,辣子雞要加黃醬烹制;臨沂山區盛產土豆,雞里經常燴入土豆,這些在棗莊辣子雞里好像不大見到。三地均把這道菜作為地方名吃推廣,菜單上的地域冠名權似乎也各不相讓。有次去棗莊出差,飯桌上聊起此事,作為濟寧鄉黨的我當然會講濟寧的辣子雞正宗,棗莊的朋友并不反駁,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十分鄭重地告訴我:早在2016年,棗莊已經成功申報了“中國辣子雞之鄉”,板上釘釘,無須爭辯。同時,還有根有據地講起相關故事,說是清朝末年,棗莊所轄臨城有一徐姓宮中御廚,晚年告老回鄉開了一家飯館,根據自己多年御廚心得創出“辣子雞”菜品,每日高朋滿座、座無虛席,令食客流連忘返,號稱:“雞香飄十里,客坐十里外”。直到如今,棗莊依然流行兩句著名笑談:一是沒有一只雞能活著離開棗莊;二是世上有一半的雞是被棗莊人吃掉的。借此表明,棗莊才是真正的辣子雞故鄉。
飯桌趣談,未置可否,大家也就一笑了之。豈料棗莊朋友卻十分認真。今年春節,我突然收到一件來自棗莊的快遞,打開一看,紙箱內有兩個真空包裝的辣子雞禮袋。開始并沒太在意,因為這些年真空包裝食品大多高壓烹制,為保質期考慮,基本酥爛且毫無原味。忽一日,外出歸遲,現做飯有點兒來不及,于是想起朋友相贈的辣子雞。上鍋一熱,大大超乎預料,除了青椒略失翠色之外,原汁原味、鮮香四溢,濃烈的家鄉味道瞬間喚醒了沉睡的味覺記憶,未等主食上桌就急不可待地大快朵頤。毫不夸張地說,那段時間經常報復性聚餐,山珍海味吃了不少,回頭想來基本無感,唯有來自家鄉的辣子雞,留下了與眾不同、最為深刻的印記。
由此漫想,世間的食材或許差別甚微,各國烹飪手段也不過就是烹煎蒸煮,唯中餐一個“炒”字,靠食材的匠心匹配和火候的精準把控,把同樣的原料鼓搗出截然不同的風味與情調,以其妙手天成、花樣迭出、色香味俱佳的優良品質吊足世人胃口,贏得廣泛聲譽。其變化無窮的口福享受,無法不令國人對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發出一聲由衷贊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