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3-04-12 09:40:04
原標題:中國海洋大學:寫好海洋“藍色種業”大文章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中國海洋大學:寫好海洋“藍色種業”大文章
來源:光明日報
“海水養殖動物分子育種平臺的成功搭建,將為魚、蝦、貝等水產生物育種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推動傳統育種模式向智慧育種模式轉變,效率更高也更精確?!比涨?,在位于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的海南省熱帶水產種質重點實驗室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名譽院長包振民談起團隊的新突破喜笑顏開。
在中國海洋大學,廣大水產育種人聚焦水產種苗這一漁業“芯片”,接續奮斗、集智攻關,用實際行動踐行大食物觀,寫好“藍色種業”大文章,讓我國的“藍色糧倉”更安全更殷實。
傳薪火:矢志不渝向蔚藍
在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有一棟名為“科學館”的建筑,歷90余年風雨,愈發厚重典雅。進入館內,映入眼簾的是兩尊銅像,一位是我國“克隆先驅”童第周,另一位是“中國海帶之父”曾呈奎。他們為海大海洋生命學科的發展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在遺傳學與育種領域的卓越建樹,為后繼者開辟了廣闊而又意義深遠的探究之路,一代代海大育種人沿著先輩足跡,矢志不渝,深耕漁業“芯片”,孕育出生生不息的藍色希望。
在海大海洋生命學院樓前也矗立著一座雕像,他就是我國海洋生物遺傳學和育種學的奠基人方宗熙教授。20世紀50年代,應童第周邀請,方宗熙到校執教,開啟了海藻遺傳學研究的序幕。他發現和揭示了海帶經濟性狀的數量遺傳規律,并建立了海帶選擇育種技術理論與方法,先后培育出“海青一號”寬葉品種、“海青二號”長葉品種、“海青三號”厚葉品種等海帶優良品種,使我國成功躋身國際上實現海洋生物良種培育的國家之列。
薪火相傳,開枝散葉。海帶、紫菜、龍須菜、扇貝、牡蠣、魚類、對蝦……如今,中國海洋大學已形成了一支以孕育水產新品種為己任的“夢之隊”,奮力書寫著謀海濟國的新答卷。
育良種:打贏“藍色種業”翻身仗
20世紀90年代后期,扇貝養殖業暴發了大規模流行病害,給我國扇貝養殖業造成致命打擊。培育高產抗病良種被提上日程,時任海洋生命學院副院長的包振民和團隊爭分奪秒地攻關。
2006年,凝聚著包振民無數心血和汗水的櫛孔扇貝新品種“蓬萊紅”通過審定。作為我國科學家自主培育的第一個扇貝新品種,“蓬萊紅”具有生長速度快、產量高、肉柱大、抗逆性強、殼色鮮紅、遺傳性能穩定等特點,一經推出,就得到養殖戶的喜愛,先后獲國家海洋局創新成果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水產育種之路,創新無止境。”在包振民和團隊的努力下,“蓬萊紅2號”“海大金貝”“獐子島紅”“海益豐12”“蓬萊紅3號”“海益豐11”等扇貝新品種不斷涌現。
隨著我國扇貝養殖技術和良種培育技術的創新,扇貝產量已經從20世紀70年代初的年產20多噸上升為現在的近200萬噸。產量的增長,帶來的是價位下行,曾經的海珍品,如今已走上尋常百姓的餐桌。“這是最令人自豪的,因為我們的努力,中國老百姓得到了大量高品質的蛋白質。”包振民說。
包振民團隊還突破了低成本高通量基因分型技術難關,建立了全球最大、種類最多的基因組綜合數據庫,使我國成為掌握貝類基因資源最多的國家。
2022年7月,農業農村部公布審定的水產新品種中,海大科研人員培育的占4個,海大成為本次新品種審定數量最多的高校。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胡景杰教授團隊參與培育的金鯧“晨海1號”名列其中。
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石斑魚、花鱸和卵形鯧鲹優質抗逆新品種培育”啟動會在三亞舉行。作為項目負責人,胡景杰說:“我們將以強海興海、強農興農為己任,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致力于打造‘育繁推’一體化水產種業創新體系,為海水魚類的深遠海及工廠化養殖提供優良種質支撐?!?/p>
青島藍色種業研究院、寧海海洋生物種業研究院、海南省熱帶水產種質重點實驗室,沿著祖國的海岸線,一個個高端水產種質創制創新平臺搭建而起,成為中國海洋大學推動我國水產種業高質量發展的活力引擎。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我們將著力破解水產種業‘卡脖子’難題,全力守護‘藍色糧倉’,服務海洋強國建設?!卑衩裾f。
(本報記者 劉艷杰 本報通訊員 馮文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