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3-04-18 09:58:04
原標題:“電搖”亞文化引導需要教育設計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電搖”亞文化引導需要教育設計
來源:中國教育報
據新華社報道,最近不少正在讀小學的孩子總喜歡做一個奇怪的動作:雙腿下蹲,手臂前伸,高頻率地做“拉鋸式”晃動。對于小學生而言,這是一種社交語言,他們稱之為“電搖”。這個舉動近來特別火,成為繼《孤勇者》后,在小學生群體中出現的又一現象級行為。
在學校門口、社區樓下、公交車站、城市街道,抑或許多短視頻平臺上,可以看到不少小學生相互做這個夸張動作,頗有對暗號的味道。小學生這樣做往往是出于從眾心理,即受到同齡人、周圍環境或互聯網文化的影響。再加上好奇、好動的天性,看到別的同學在玩,自己也躍躍欲試,久而久之成為一種風氣。
一些小學生喜歡“電搖”是青少年亞文化的一種表現。他們通過執行一種大人不太明白的“加密通信”來形成不言自明的交流默契,以彰顯自己的特立獨行,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身份的認同。實際上,一些偏于搞笑或無傷大雅的社交語言,如唱歌接龍、比拼街舞,或許是孩子天真的表現、快樂的表達,有助于他們融入群體,培養一定的社交能力。學校和家庭對此不必過分焦慮和盲目干涉。時間會證明,某些流行的“梗”或潮流用不了多久就有可能過時,被新的更好玩的東西所取代。
但作為一種不是特別優雅的動作,有的“電搖”向對方傳遞著挑釁、鄙視或嘲諷之意,甚至夾帶某些不文明不健康的語言或其他動作。如果不分場合、不懂禮節地任其流行,顯然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長。
或許有人會說,每一代人都有他們的非主流行為,如“火星文”“殺馬特造型”“非主流頭像”等,就受到不同時代青少年的歡迎。我們固然不能草率地給孩子的某種社交語言打上“少兒不宜”的標簽,但不夠文明的行為或游戲需要及時糾偏。這就需要學校和家庭看到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因素,及時予以教育引導,通過主題班會等方式真誠地讓孩子看到“電搖”的原因、潛在的影響等。
學校和家庭都有責任預防和制止青少年的不良行為。畢竟他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還不夠成熟,可能只是單純覺得有意思就去模仿,并不知道某些動作所隱藏的意思、所代表的文化習俗,往往會產生誤讀,進而帶偏了成長的軌跡,影響了身心健康。對此,應該警惕不良網絡文化對青少年思想的影響,以理性科學的教育方式,幫助他們在渴望表達、追隨潮流的同時,多進行獨立思考。
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不應采用粗暴的體罰方式,而應給予青少年更多的尊重和引導,幫助他們看到行為背后的心理因素,使其多反思自己的行為在哪些場合可以做、哪些場合不可以做,哪種行為更符合社交禮儀,更能為他人所接納。如果青少年真正明白了自己到底想表達什么以及表達的界限,自然就會遵循基本的行為準則,舉手投足更加得體。
(作者系山東省滕州市北辛街道北關小學教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