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04-24 09:24:04
原標題:數智時代產教融合如何“融”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數智時代產教融合如何“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職業教育數字化后會有什么變化?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王鑫站在臺上,展示學生結課時拿出來的成品,包括給學校做的VR,還有給商店做的零售系統。
“學生交的作業不一樣了。”王鑫說,數字化使得職業教育賦能產業的能力也提升了。
在4月8日至10日于重慶舉辦的第58·59屆高等教育博覽會系列論壇上,“數智產教融合服務平臺”“大學生就業數智服務平臺”等平臺陸續發布。論壇上,來自教育界、產業界的嘉賓,圍繞數字化、智能化時代,校企如何協同育人進行探討。
會上,遼寧教育研究院原副院長高鴻講述了一個故事,一家年產值達到50多億元的老板向他吐露自己的難處,“小企業是留不住博士生的,但是職業院校有很多高水平技能人才,能不能讓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同解決問題?”
這讓高鴻驚訝,企業有明確的人才需求,職業院校有產教融合的需求,一方需要人才、一方需要實踐平臺,“職業院校難道不可以主動和企業合作?”
原來,問題的難點在于,職業學院的辦學以教書育人為主,無法讓企業深度參與到人才培養和辦學的過程之中。高鴻想,如果換個形式,讓企業作為教學主體的一部分,按照崗位需求、產業的問題導向參與到人才培養過程中來,那么雙方的需求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
在民生教育集團產教融合總經理徐俊輝看來,校方首先希望以產業的資源來推進學校產業人才模式的創新;其次,學校希望通過校企合作,把企業的優秀工程師和技術資源引進到課堂上。
“學校本身有一套完善的辦學體系,從教師的教學到學生的實踐實訓。企業端則是從研發到生產到測試到適配,也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的鴻溝,在校企合作中,如何尋找雙方共贏的點,這是一個問題。”徐俊輝說。
問題的最終落點是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過程中,企業提供的資源怎樣才能更好地在學校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落地。
“產業和技術在快速變遷,在不斷升級,所以,學校在專業建設過程中,也需要引進實戰性的課程體系。”徐俊輝感慨。
人社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吳帥從另一個角度闡釋了數智化的重要性。這幾年在數字領域,對數字職業的重視已經上升到了政府層面。2022年7月,人社部向社會公布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首次標注了97個數字職業,還增加了數字技術工程技術人員這一小類。
“這契合了一個很重要的趨勢。”她說,“未來,數字技術的應用帶來生產力的變化,隨之而來就是職業發展的變化。”
她提到了世界經濟論壇曾經發布的一組數據和結論:到2025年,自動化和人機之間全新的勞動分工,將顛覆全球15個行業和26個經濟體的中型及大型企業,取代近8500萬個工作崗位。雇主將在人機之間平均分配工作,利用人類技能的崗位需求將上升,機器則主要承擔信息和數據處理、行政事務和白領、藍領工人的常規性人力工作。
“所以,現在的一些院校進行專業設置的時候,要提前考慮5年、10年以后,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她說。
這樣的轉變已經在進行了。圍繞著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變革,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業型框架體系都已經重新進行了調整。學校原本有50多個專業,如今調整成了36個專業。學校也已經開始采用彩顯教學平臺,能夠實時查看教學數據并科學診斷課堂活力,還建立了涵蓋各類教學資源的資源庫,以及商貿流通服務的虛擬仿真教學平臺。
“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教師、服務于管理,最重要的是,服務于經濟。”王鑫這樣總結。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校長聶強認為,人才培養一定要跟當地產業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成渝雙城經濟圈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學校開始對專業展開了調整。
建立現代產業學院的方式被多所職業學院提及。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秦傳江解釋,現代產業學院是混合型辦學實體,專業必須面向前沿產業和產業前沿,如高端裝備制造,數字化、智能化新發展等相關產業新業態,還要實現專業間的交叉融合。
在高鴻看來,產業學院不是學校內部創建的,而是和企業合作,建立符合產業區域新型專業,通過強化跨境融合,依托產業平臺整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正如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主任、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陳曉明所說,產教融合的主要目標是,逐步提高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程度,健全多元化辦學體制,全面推行校企協同育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實習記者 楊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