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2023-04-24 17:20:04
原標題:家庭應做時代洪流中教育變革“先行者”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家庭應做時代洪流中教育變革“先行者”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姚建
■ 王丹青
“曾子殺彘”“孟母三遷”等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中,蘊含著怎樣的科學家教理念?
好的家庭教育如何影響一個家庭的未來?
人工智能對社會生產方式的改變,會波及家庭教育領域嗎?
面對新的養育需求,父母們應該如何快速提升自己?
……
4月12日,由中國婦女報社(全國婦聯網絡信息傳播中心)、山東省婦聯主辦,濟寧市婦聯、中共嘉祥縣委、嘉祥縣人民政府承辦的新時代幸福家庭建設暨2022年度婦女工作改革創新案例交流會在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舉辦,由中國婦女報社(全國婦聯網絡信息傳播中心)依托各級婦聯組織、聯合有關機構共同發起的“家庭教育幸福工程”同步啟動。活動現場,來自家庭教育領域的5位專家學者以主題分享的方式,為當下有關家庭教育的熱點問題提供了可參考的經驗與答案。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強調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性。在中央黨校教授鐘國興看來,代代相傳的好家風對一個家庭的影響至關重要。在主題演講中,鐘國興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廉潔家風”對家庭成員的影響。對于這一點,曲阜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鄉村儒學研究院院長、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原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顏炳罡表示贊同。
顏炳罡提到,家風是一家之風尚,家教是一家之教養,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這之中,“齊家”的中心問題便是教育子女的問題,即家教問題。“家庭教育是性情教育,是人格教育、規范教育、性情教育、養成教育。”顏炳罡進一步解釋,“父母是家教的第一責任人。家庭教育既要言傳,更要身教。”
時代如何影響我們的家庭教育?
“但不可否認的是,從獨生子女到多子女,從文字學習到短視頻學習,時代在發展,我們的家庭結構、學習方式都在發生改變,父母自然也面臨著不同的養育挑戰。”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家庭健康教育分會副會長、媽媽哲學創始人韓謹在主題分享中提到。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則結合自身家庭成員經歷過的傳統“科舉”教育、現代學校教育等多種教育方式,提出了“人工智能技術會催生新的教育方式”的觀點。
張曉明解釋,要將教育模式和特定生產方式聯系起來分析。如傳統科舉取士的教育制度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由于基本生產單位是家庭,因此教育功能也就附著在家庭之上,涌現出了以一個或多個家庭為單位的“私塾”等教學場所。而現代化的教育制度建立在現代化大生產的基礎之上,教育方式也變成了以學校教育為主的現代化教育。
在他看來,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在改變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后,或許將對教育方式產生影響。“家庭要做的,就是在技術改變學校的教育方式之前,搶先一步,做教育變革的‘先行者’。”張曉明說。
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教育變革的動力
“舉例來說,如果在未來,技術的發展可以代替人工,每個人乃至每個家庭的‘休閑’時間可能會成倍增長,在這之后,我們就會發現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長期以來被我們忽略了的寶貴資源。”張曉明說,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教育變革的動力,或許是廣大家庭正在尋找的一種答案。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王丹譽在主題分享中重新解讀了“曾子殺彘”“孟母三遷”等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中蘊含的家庭教育理念,“言傳與身教相結合、教訓與引導相統一,都是古人留下的寶貴財富。”王丹譽表示,“以古鑒今,我們應當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的同時,積極借鑒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
韓謹則結合曾子的教育理念等中國傳統文化,提出了以立德樹人、文化潤家、興志用網為核心的“媽媽哲學”,她進一步舉例分析,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學習傳統文化,建立共識“網絡”,并聯合廣大家庭共同以好家風建立好“群風”。“父母是國家、民族、文化的合伙人。”韓謹表示,“應對新的家庭教育挑戰,父母應當與孩子一起‘做同學’,學習、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在互相支持中一起實踐、共建好家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