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2023-05-08 09:42:05
原標題:母女接力傳承非遺刺繡奧日雅瑪拉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母女接力傳承非遺刺繡奧日雅瑪拉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王永欽
■ 梁子晶
色彩鮮艷的刺繡枕頭、時尚的蒙古族服飾、精致的書法繡作品……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職教中心柏開花民族刺繡廠展廳內刺繡作品琳瑯滿目。
“這是蒙古族傳統手工刺繡技藝——奧日雅瑪拉刺繡,其特點是立體感強、美觀大氣、結實耐用,這種刺繡常被用于蒙古族靴子、服飾、荷包、香囊等生活用品的制作上。”柏開花向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介紹。
71歲的柏開花是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奧日雅瑪拉刺繡的代表性傳承人,“我從小就跟奶奶和媽媽學奧日雅瑪拉刺繡,這種技藝從元代起傳承至今,我的女兒、兒子、兒媳都在學習,我相信這個刺繡一定能被延續下去。”柏開花堅定地說。
2008年退休后,經過十多年的探索,柏開花在單軌繡、雙軌繡、螺紋繡、書法繡、多層繡、分層繡等基礎上,借鑒鉤編工藝,創新推出雙色、多色套用的新繡法。2011年,奧日雅瑪拉刺繡被列入第三批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4年,柏開花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為奧日雅瑪拉刺繡代表性傳承人。
為了讓這一技藝更好地傳承、發展下去,柏開花選中了女兒麗艷作為傳承人,她秉持了家族中幾代人踏實、執著、一絲不茍的作風。“從事刺繡工作不僅要心靈手巧,還要心無旁騖,甘于寂寞。”柏開花道出了自己的選人標準。
2016年,已經研究生畢業7年,并在山東省青島市從事環保、生物工程工作的麗艷放棄了高薪和舒適的生活,回到家鄉。“刺繡是母親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耳濡目染,我很小就學習了這門手藝。奧日雅瑪拉刺繡靈動的圖案、鮮艷的色彩所展現的美,總能讓我怦然心動。”麗艷告訴記者。
“從習慣了有固定工資,到從事刺繡沒有了穩定收入,最初也為生活和自己的前途擔憂,但畢竟發自內心地熱愛奧日雅瑪拉刺繡,我的信心越來越堅定:既然選擇了,無論遇到多大困難都要堅持下去。”麗艷平靜地說。
麗艷結合奧日雅瑪拉刺繡的特點,在純手工操作的基礎上,研發機器刺繡技藝。母女的非遺項目也得到了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政府的大力扶持,2017年,政府為其購置了近50萬元的16頭電腦刺繡機等多種縫紉刺繡設備,帶動了刺繡技藝的傳播。2019年,麗艷又研發了“旋轉繡花框架”,并獲得國家實用技術專利。
“要把這一非遺發揚光大,就要走出家族傳承的小圈子。”柏開花說。早在2008年,她通過社會培訓等多種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掌握奧日雅瑪拉刺繡,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烏蘭胡碩嘎查的農村婦女趙金鳳就是其中之一。“我特別喜歡這種刺繡,今年春節,我繡了抱枕和哈達,柏老師都回收了。農閑時,我既干了自己喜歡的事兒,又有了收入,很高興。”趙金鳳對記者說。
柏開花還開設了刺繡社團,吸引了一批批中小學生,“非遺傳承,也要從娃娃抓起。”這是柏開花母女的心愿。張匯哲是刺繡社團的第一批學員,他不僅學會了刺繡,還學會了制作蒙古族服飾。“在柏老師的指導下,我自己做了一件蒙古族坎肩,參加正式場合的活動時我就會穿上。”今年已經讀大四的張匯哲告訴記者。
奧日雅瑪拉刺繡從民間流傳到成為非遺代表性項目,柏開花母女花費了大量精力。“它從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中來,是生生不息的刺繡文化,我們要很好地傳承保護,帶動更多居家婦女學習、實踐、傳承、致富,讓它永葆生命活力。”柏開花對未來信心滿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