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1-12 13:30:01
原標題:人工智能為幼兒語言學習添活力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人工智能為幼兒語言學習添活力
來源:中國教育報
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學前教育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在語言學習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智能化的功能,讓幼兒的語言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高效。運用教育技術,創造聲音、文字、動畫相統一的立體化學習環境,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并通過交互功能進行語言學習情況即時評價。
立體化語言輸入:
提升幼兒語言理解能力
就語言學習內容而言,智能化延續了紙質資源的豐富性、生動性、趣味性,并突出了情境性、立體化、交互性等特點,使幼兒語言學習更富趣味性。在大班的一次集體教育活動中,教師帶領幼兒了解“守株待兔”故事,通過教室的智能系統大屏幕,幼兒首先看到了一幅農民伯伯在田地里勞作的動態畫面。教師引導幼兒看景說話:“寶貝們,你們看到了什么呀?”“農夫?!薄八诟墒裁矗俊薄颁z草?!薄?/p>
接下來就到了最神奇、最吸引幼兒的“畫一畫、變一變”環節:幼兒在專用紙張上畫一只兔子,教師邀請幼兒介紹自己畫好的小兔子,并引導幼兒使用可以描述形狀、顏色等的詞語介紹兔子的特點。教師把畫紙放在指定區域,手指一揮,邀請幼兒一起“施魔法”,兔子就到了大屏幕里,朝農夫跳去。
本次教育活動的核心是聽講故事環節。大屏幕上,關于“守株待兔”的故事娓娓道來。幼兒語言學習的底層邏輯沒有發生變化,并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找到了更為現實的發展機遇。人工智能技術將聲音畫面特效與語言句式巧妙融合,讓單調的句子充滿吸引力。幼兒聽到:“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他每日耕種農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配合著農夫鋤地、太陽升起落下等動畫,幼兒了解了語言的意義和運用的語境,豐富了語言意義表達的經驗。
沉浸式語言輸出:
助力幼兒豐富語言表達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提升,難點是如何發展規范運用語言的能力。幼兒學習語言是一個在動作、口語和文本中獲取意義的過程,在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之間要建立某種聯系。從最開始的聽懂常用語言到簡單地回應,對一個故事的理解也經歷類似的過程,最終明白故事的內涵,對故事中的角色產生同理心,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幼兒會從自身經驗出發預測角色感受,并沉浸其中告訴角色應該怎么做。我們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創設虛擬情境,使幼兒與虛擬情境中的人或事物建立聯系,讓幼兒把預測、判斷、思考、情感告訴故事中的角色,角色會有意識地回應,實現有意義的輸出,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表達欲望。
例如,在“守株待兔”的故事中,教師通過動畫創設“我想對農夫說”的虛擬情境,設計出農夫面對荒蕪的莊稼那種無助和懊悔的情境,幼兒紛紛對農夫進行勸告。在這種情境和氛圍下,幼兒說出了非常有意義的話:“你不能等著兔子啊,莊稼都荒蕪了”“兔子沒等到,糧食也沒收入,好可憐”“要勞動才有飯吃啊”……動畫中的農夫時而點頭同意,時而低頭懊惱,同幼兒積極互動。這樣,幼兒的語言輸出就不僅是語言的形式,而且在有趣的對話中有了具體的意義,提高了表達的趣味性。
個性化評價反饋:
即時高效評價幼兒語言
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根據幼兒的學習表現和反饋,自動調整學習內容和方式,使學習更加個性化,避免“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幼兒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言語表達,有感情的語言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內心體驗。語言的感染力包含很多因素,其中流利度、完整度、音準、韻律、聲調、語速都是很重要的方面。通過應用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我們可以實現人機對話自由化,對幼兒的表達作出即時反饋。同時,智能化評價可以采用獎勵機制,對幼兒的互動表示認可和鼓勵,提高他們參與語言學習的積極性,形成正向激勵。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鹽窩鎮學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