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5-01-21 08:49:01
原標題:從“下社區”轉變為“在社區”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從“下社區”轉變為“在社區”
來源: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曹天健
□ 本報通訊員 王麗梅
“警網”深度融合、“破壁”協同發力、民警從“下社區”轉變為“在社區”、矛盾糾紛實施“三色評定”……去年以來,山東省青島市公安局市南分局精準對接社會需求,深度回應民眾平安期盼,創新推出“警格+網格”融合機制,充分發揮民警的專業優勢和網格員的群眾優勢,“強強聯合”讓基層警務高效運轉。自該融合機制運行以來,成功化解5000余起矛盾糾紛,顯著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融合
“我們在背街小巷對閑置房屋進行檢查時,發現8號院內的小煤屋窗戶有燈光透出,好像有人居住。”去年10月的一天,在接到網格員發來的情況報告后,金門路派出所社區民警隨即開展入戶走訪,考慮到小煤屋存在諸多安全風險,民警當即聯合相關部門,一方面耐心向務工人員講解居住隱患,另一方面迅速為他們協調安排妥當的住處,讓漂泊的異鄉之人在寒夜中感受到濃濃暖意。
通過大膽創新,市南分局全力推動基層警務力量深度嵌入網格管理體系,實現警務與基層組織全方位、深層次無縫對接。派出所所長進駐街道辦事處領導班子,警格長融入社區領導班子,實現警務力量與基層組織的深度融合。在日常運轉中,網格員與社區民警相互配合,并肩作戰,社區民警不僅加入網格員的工作微信群,實時掌握一線動態,還堅持線下合署辦公,線上線下隨時溝通,充分發揮網格員“人熟、地熟、情況熟”與民警“懂法律、講政策、會調解”的優勢,著力預防、化解矛盾糾紛。
探索
從“下社區”到“在社區”,一字之變,盡顯擔當,背后是市南分局對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的深度優化與升華。為給這一融合機制持續賦能,該局持續發力,將社區民輔警全方位下沉至社區前沿陣地。社區民警兼任社區黨委副書記或委員,常態化參與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小組會議以及“警格+網格”工作例會,民警真正由“下社區”變為“在社區”,身份徹底轉變,工作深度嵌入,協助網格員開展信息采集、安全防范、反詐宣傳、糾紛調處等日常工作,最大限度延伸工作觸角。
“警網”融合工作機制既為外來務工人員撐起“安居傘”,又為社區老人點亮“暖心燈”。齊東路社區居住的老人數量較多,每周社區民警都會和網格員上門探望,看看老人的身體情況,聊聊天,讓老人的家人安心。
解紛
在基層社會治理的復雜棋局中,市南分局精準落子,創新性推行“藍黃紅”三色評定體系與“三所一庭”(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和人民法庭)三級聯調機制,為轄區和諧穩定筑牢堅實防線。對矛盾糾紛分級分類,用“藍黃紅”三色評定。對一般性矛盾糾紛評定為藍色,按照警網聯動機制,入戶調解、幫扶解憂,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對復雜性矛盾糾紛評定為黃色,按照“綜治吹哨、部門響應、社區報到”工作機制,組織社區網格、職能部門、公益律師、心理咨詢師等資源力量到社區調解室聯合調處化解,做到“大事不出社區”;對疑難性矛盾糾紛評定為紅色,啟動“三所一庭”工作機制,由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組成矛盾糾紛調處智囊團,通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法院調解”的資源互補方式,開展訴調聯動,達成協議即提供司法確認,快速修復社會關系,節省社會資源成本,做到“難事不出街道”。
聯創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市南分局始終走在基層社會治理探索的最前沿,推出了“信息聯采、矛盾聯調、警情聯處、治安聯巡、隱患聯排”的“五聯工作法”。這一工作法堅持以網格化服務管理為主要陣地,摸清轄區情況、排解隱患糾紛,確保在構建熟人社會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強大動力。
“警務創新與基層社會治理如一場永無盡頭的馬拉松,在這條賽道上,單靠公安機關一家肯定不行,我們要和社區、街道辦事處、社會組織等緊密攜手,形成合力,各司其職,共同為群眾排憂解難。”青島市公安局市南分局有關負責人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