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7-02-03 07:38:02
新春佳節,萬家盼團圓。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雷望紅的姨媽,卻不“敢”回老家,而是“躲”在打工地福建過年。再三追問才明白,“春節回家至少要送出1萬元禮金,不回來是怕送人情。”
在中部農村,這種“鄉村人情故事”并不稀奇。這個春節,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賀雪峰團隊的師生們,共同聚焦了一個現象:農民送人情的壓力越來越大。許多農民希望政府引導、鄉村自治,走出變味的人情泥潭,營造健康的鄉里人情。
人情之重成為困擾
春節有時一天要送三四份禮
“我們多次在全國各地農村調研,不止一次聽到農民說,中央八項規定好,農村能不能也有這樣的規定,引導人情往來。這一方面體現了農民對八項規定的高度認可,也同時表達了改變人情現狀的迫切心情。”春節前后,該中心副研究員桂華,博士生劉成良、雷望紅等人回家、調研,獲得大量數據、案例。
送人情集中在春節前后。有個山區貧困縣30多萬人,2015年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近6萬人。春節前后一個多月,一些村組幾乎每天都有人請客。按當地風俗,一戶辦事,同一村民組的都會去賀喜。許多農戶隔三差五趕場子、送人情,有時一天要送三四份。
請客的名目多了,辦酒席的規矩也漸漸亂套。在湖北中部一個縣,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為幫兒子湊錢買車,提前4年給自己辦了七十大壽。最不可思議的是如今一些地方辦喪事,安葬老人不再是主要任務,辦酒席、收人情成了重頭戲。
結婚宴席也在變,過去只有初婚才大辦酒席,現在很多再婚夫婦照樣大宴賓客,一些村民認為有濫辦斂財之嫌。成大叔有一兒一女,兒子結了兩次婚,女兒也結了兩次,都辦了酒席。有村民就咬著牙說:“去他家吃喜酒都吃了4次,他要是離婚再結婚,絕對不去了!”
禮金標準逐年上漲。在有的地方,目前“行情”是,一般農戶每次送出200元,特別貧困的送100元,姑舅姨等近親送1000至5000元不等。幾個農戶的人情賬單顯示:2010年前后僅50元,現在100元“送不出手”。近親的禮金漲得更兇,一般千元起步。
此外,近些年還出現了一種不好的風氣。一些農民認為,酒席規模大小反映“朋友圈”的大小和人緣好壞,為了面子千方百計擴大人情范圍。一個包工頭去年辦酒席,四處請客,共收禮金60多萬元,還有人一次就收了90多萬元,而這些人情故事卻很快成為“有面子”的“美談”。
變味人情沒有贏家
硬著頭皮辦,不辦虧更大
人情負擔越來越重,一些農戶感覺快被“掏空”了。
大體上,一個普通農戶的人情“朋友圈”約200戶,每戶五六年辦一次酒席比較普遍。按這個節奏,平均每戶每年要送30多次禮金,人情開支一萬到兩萬元,家庭經濟狀況好的在兩萬多元。農民家庭收入約三成用于人情消費,有的家庭占到一半。
在湖北中部一個縣,貧困戶、低保戶每年人情開支都達到5000多元。粗略一算,不少農戶家庭人情支出超過了貧困線標準的人均年收入。一些農民說:村里絕對貧困的很少,多數是相對貧困。相對貧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情負擔太重,有農戶表示:“應付人情都喘不過氣來,哪里還有錢來搞項目增收!”
辦酒席要花錢,長遠看沒有“贏家”。辦酒收禮,再還禮,再辦酒……在湖北一個貧困縣農村,辦一桌酒席加上煙酒,共需300多元;一般有200戶送人情,酒席成本大概兩萬元,收禮金約5萬元,辦一場能賺3萬多元。農民都清楚,賺的錢總是要“還”的,辦酒席最終還是虧的,但不辦酒席虧的更多。最終陷入怪圈:人人爭著辦,不辦虧更大,再不情愿,硬著頭皮也得辦。
有個農戶過去辦酒席,朋友送了禮金。后來這個朋友也辦酒席,這個農戶感覺吃不消,沒去喝酒,也沒還禮。結果,對方直接上門,把過去送的錢要了回去,鬧得很不愉快。
在湖北中部一個縣,還人情的時候還要加錢,以顯得“更加厚道”。只要沾親帶故,這次收500元,下次要還1000元,再下次變成1500元,像滾雪球一樣玩起“人情+”。親戚間一次送一兩萬元的,大有人在。互相攀比,水漲船高,加重人情負擔。
清爽鄉風期待共建
政府引導、鄉村自治、村民自覺
人情這么重,不“趕”行不行?
“在農村,人情比吃飯都重要。餓肚子可以忍一忍,人情關系不維持,會被人看不起,今后在村里沒法做人。”
2016年6月,雷望紅老家的群眾中忽然熱傳一個消息,據說鄉政府正在醞釀出臺“限酒令”,規定只能辦滿月酒、白事、婚嫁酒和高壽酒(80歲以上的整十歲),7月1日實施。
這一消息傳開,許多村民拍手叫好。誰料,沒過幾天形勢急轉。當時高考在即,一些村民聽說消息后,紛紛趕在7月1日前為子女辦升學宴。有的孩子才上高一,也提前辦了升學酒。到了7月1日,傳聞中的“限酒令”并未出臺。
對一些酒席的規范,不少地方進行了探索。春節前,貴州凱里市出臺規范操辦酒席行為的試行辦法,引發熱議。
清爽鄉風,除了鄉親們期待的政府引導,也要鼓勵鄉村自治,激發村民自覺,對此,多地探索將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把紅白理事會建設作為重點,使農民群眾的經濟負擔明顯減輕,社會風氣也得到改善。
以山東為例,截至去年10月,全省就建立起紅白理事會8.6萬個。紅白理事會由群眾推舉出德高望重、熱心服務、公平公正、崇尚節儉、有一定禮儀特長的人士組成,按照統一標準、流程和儀式,免費幫助群眾全程操辦紅白事。
雷望紅試探著問過媽媽,村里要有紅白理事會這樣的機構,老百姓會支持嗎?媽媽毫不猶豫地說,“我第一個舉雙手贊成,我敢保證,其他村民都會同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