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西都市報
2017-02-07 13:42:02
母親親手?jǐn)偟募屣炞岅跋壬驄D幸福滿滿。
母親做的煎餅,讓他的行李超重30斤,臧先生卻因之走紅,“媽媽給我的煎餅,引起了漂泊在外廣大游子的共鳴!煎餅事小,但飽含著共同的思鄉(xiāng)情結(jié)。”
大年初六,在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一位帶著煎餅坐飛機超重的大叔爆紅網(wǎng)絡(luò)。
原來,大叔的母親為他做了30多斤煎餅,導(dǎo)致他的行李超重。為了把填滿母愛的味道帶回成都,他把煎餅抱在手上,以一種從未有過的造型登機。
這位大叔,名叫臧濤,在成都工作。在網(wǎng)絡(luò)世界里,人們都稱呼他為“煎餅大叔”。
一夜之間,他在機場那略顯狼狽的圖片成為春節(jié)后最具溫情的符號。
對于自己的突然走紅,臧濤除了意外,更多的是感慨,“媽媽給我的煎餅,引起了漂泊在外廣大游子的共鳴吧!煎餅事小,但飽含著大家共同的思鄉(xiāng)情結(jié)。”
新網(wǎng)紅
煎餅是媽媽的愛
“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包煎餅帶上”
這個春節(jié)返程,因為帶煎餅坐飛機超重,大叔臧濤走紅網(wǎng)絡(luò),引發(fā)網(wǎng)友共鳴——有一種行囊叫做母愛。
大年初六晚,臧濤與親人依依惜別后,從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zhèn)出發(fā)前往棗莊,再乘坐高鐵輾轉(zhuǎn)到南京乘坐飛機返回成都。
這一路,臧濤并不輕松。他的手里,他的肩上,行囊塞滿的是家鄉(xiāng)味道,更是沉甸甸的父母之愛。
只見他手拉一行李箱,肩背一個和自己雙腿差不多長的迷彩包,再手提一箱雞蛋,這個身高一米八的山東漢子呼哧呼哧地來到了祿口國際機場,排隊等候著換取登機牌。
“先生請問您帶了些什么,已經(jīng)超重了。”正準(zhǔn)備將行李箱和迷彩包托運的他,收到了這樣一條提示語。“怎么辦?”臧濤立馬把壓在背包最底下的煎餅?zāi)昧顺鰜恚淮筠募屣炞寵C場工作人員懵了,“這是什么餅子,怎么這么多?”工作人員驚呼。“老母親昨天給我烙的煎餅。”臧濤一邊整理,一邊笑呵呵地作答。
他的行囊里,除了重達30多斤的煎餅,還有兩大袋蘿卜咸菜、一桶蘿卜丁咸菜、一大袋牛蒡茶和一大盒土雞蛋……
“臨別時,我媽朝我的包里能裝多少就裝多少,滿滿都是母親的心意。”臧濤給機場工作人員解釋,還說“我的朋友早就預(yù)言這個包會超重,果然超了!”
他告訴機場工作人員,這些煎餅是媽媽的愛,這一趟無論如何都要把這一包煎餅帶走。
那一堆重重的煎餅感動了機場工作人員,對方向航空公司提出了申請,免收了超重的2.3公斤的行李費,還找了方便袋給他裝煎餅。
整理了一番,“煎餅叔”提著10公斤的煎餅和雞蛋登機,其余行李全部托運了。
這個小插曲,被行人拍攝上了網(wǎng),于是新春網(wǎng)紅誕生了。
父母為返程的臧先生趕制煎餅。圖據(jù)微博
念親思
無法辜負(fù)的心意
“行囊再重,我都得帶走”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維系臧濤和母親感情的,不是身上衣,而是年過七十的母親坐在柴火堆前一張一張攤開的煎餅。
“每年過完年返程,母親總是樂于給外出的孩子準(zhǔn)備各式家里的土特產(chǎn),烙煎餅是必備的。”臧濤說,家里四姊妹,除了大哥留在父母親身邊,其他都在外立業(yè)成家。他自己在24年前到的成都,先當(dāng)了22年兵,兩年前轉(zhuǎn)業(yè)到成都市錦江區(qū)一街道辦工作。
常年在外的他,只有過年時才有機會回老家看望父母。而每次臨行前,母親都要為他準(zhǔn)備滿滿的行囊,這都是臧濤無法辜負(fù)的心意。“總覺得對她有虧欠,行李再重我都得帶走,也算是我對母親感情的彌補。”
實際上,早在大年初四,母親就和臧濤商量好烙煎餅的事。初五一大早,戴著毛線帽的母親就鉆進灶房旁用水泥磚搭起的小屋,坐在了直徑一尺八的鏊子前,嫻熟地攤起了煎餅……父親則在旁邊默默地抽著旱煙,盯著鏊子下的火勢,不時將身邊的莊稼稈子添加進爐中。
三四個小時后,一百多張熱騰騰的煎餅出爐,母親又佝僂著身子,將煎餅一張張折疊成厚厚的扇形。那些烙得不漂亮的餅,有殘破或者特別厚實的,母親都細(xì)心挑選出來留給自己吃。
臧濤回憶,初五串完門的他,一進家,父親就笑著說:“三兒,看都給你準(zhǔn)備好了。”
順著父親的指引,臧濤看到,一摞厚實的用白布包好的煎餅擺放在桌上。“三兒喜歡就給他多帶點。”站在身邊的母親提醒。
臧先生的行囊裝滿了家鄉(xiāng)的味道。
寄鄉(xiāng)愁
難忘家鄉(xiāng)的味道
“在成都,找不到我愛吃的煎餅”
回成都后,臧濤把成摞的煎餅一個個揭開晾曬,整整一笸籮的煎餅,足夠一家人吃上一個月。
2月6日傍晚,和往常一樣,下班后的臧濤停好車,快步走進成都某單位的家屬院。
“是誰的煎餅超重30斤哦?”正準(zhǔn)備走進一棟六層小樓時,鄰居的一聲善意的調(diào)侃讓臧濤停住了腳步。“不知道是誰哦,可能是煎餅大叔吧。”話畢,臧濤也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春節(jié)后正式上班的這兩天,臧濤已經(jīng)習(xí)慣了來自同事和鄰居這樣的玩笑。他口中的“煎餅大叔”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對于自己的突然走紅,臧濤除了意外,更多的是感慨。“媽媽給我的煎餅,引起了漂泊在外廣大游子的共鳴吧!煎餅事小,但飽含著大家共同的思鄉(xiāng)情結(jié)。”
臧濤和夫人趙芳都是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人,家鄉(xiāng)的煎餅是兩人的最愛。
回成都后,臧濤擔(dān)心媽媽烙的煎餅變質(zhì),把成摞的煎餅一個個揭開晾曬。他算了一下,整整一笸籮的煎餅,足夠一家人吃上一個月。
“在成都,幾乎找不到我愛吃的那種煎餅味道。雖然平常想吃煎餅也能在網(wǎng)上買到,但是大部分都是機器煎餅,沒有純手工煎餅的味道,還是母親烙的手工煎餅好吃。”臧濤說,他一頓能吃三四個煎餅。
記者觀察到,只要一提到煎餅,臧濤立即眉飛色舞。
他說,他吃著煎餅長大,忘不了家鄉(xiāng)的味道。為此,他還從家鄉(xiāng)買來一個烙煎餅的鏊子,重達七十余斤,平時被臧濤“藏”在家屬院的小庫房里。“想吃煎餅的時候就自己烙,以解鄉(xiāng)愁。”他說,一般就著大蔥蘸醬,或者蘿卜干榨菜吃。最好的是就著熱乎乎的青椒土豆絲,冷熱結(jié)合,口感更棒。
走紅后,這位煎餅大叔的煎餅也迅速走俏。
“我和妻子的同事都爭相想嘗嘗山東大煎餅的味道,老母親的煎餅送出去不少了。”臧濤說,不過,因為飲食習(xí)慣的不同,一些朋友或者同事吃不慣口感有點硬的煎餅。“有人還好奇地問我,‘你帶的那個紙’好吃嗎?”臧濤忍不住笑了起來。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兒女,盡管煎餅是臧濤夫婦的心頭好,但在成都“土生土長”的兒子卻不太感冒。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楊晨 攝影 雷遠(yuǎn)東
你離家時,行李被媽媽塞了什么?
如今,只有春節(jié),才會讓遠(yuǎn)在他鄉(xiāng)的游子歸家,與父母團聚。又一次長別短聚之后,強忍不舍的母親總會把滿滿的家鄉(xiāng)味,填滿兒女遠(yuǎn)去的行囊。似乎只有這樣,母親的心也才能塞得滿滿的。
這個春節(jié)返程,您的行李是否也被母愛塞滿?您的行囊裝著怎么樣的母親故事?歡迎撥打新聞熱線(028)96111,或者@華西都市報官方微博,給我們留言,講述您那個愛的行囊。
講述
一罐讓我淚奔的核桃米米
講述人:蔣雪
我在成都一家文化企業(yè)上班,平時工作壓力巨大,春節(jié)回到重慶的家,隨口自我打趣一句“用腦過度”后,沒有想到,離家之前,媽媽拿出了一份讓我“淚奔”的禮物:滿滿一罐子剝好的核桃仁。
那些核桃仁是經(jīng)過精挑細(xì)選的,沒有一粒不完整,粒大飽滿,干干凈凈的。這些核桃仁大約兩斤重,我知道爸爸和媽媽肯定剝了更多,才能挑選出這么完整的好核桃仁。
看到這些核桃仁,我的眼前浮現(xiàn)了在春節(jié)放假期間,父母看電視時,一邊瞟著電視屏幕上抗戰(zhàn)劇的劇情,一邊不斷地用金屬器械夾核桃,費力把核桃仁從硬殼中摳出來,再精挑細(xì)選的那一幕。
在我父母的眼中,孩子只要沒在家,“外面”買的吃食總是不如家里的放心。這一盒核桃仁是父母對于長大的孩子,所盡力表達出的關(guān)懷。新的一年開始了,我把這盒核桃放在了茶水杯旁,每天上班前隨手抓上一把,吃著它就感覺到了父母就在身邊。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丈母娘塞給我6只活雞
讓不會殺雞的我很“方”
講述人:楊先生
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女婿楊智感慨,每年春節(jié)從老家返回城里,丈母娘都會為媳婦和我準(zhǔn)備成桶現(xiàn)榨菜籽油、上百個用紙包好的土雞蛋、鄉(xiāng)下親戚種植的不打藥蔬菜……把汽車后備廂塞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猶如搬家一樣。
今年回丈母娘家,我遭遇了一件很“方”的事情:大年初五,準(zhǔn)備和老婆返回成都上班,一大早丈母娘就忙活著打電話讓鄉(xiāng)下的親戚幫忙準(zhǔn)備什么東西。我們一家駕車沿土路走了半個小時,來到了丈母娘說好的地方。這時妻子的遠(yuǎn)方親戚早就站在村口路邊等了好久,腳邊放著三個麻布口袋。走近一看,原來這每個麻布口袋里都裝著兩只大紅公雞。
“算著你們回來的時間,去年11月份都選好了的土雞。”丈母娘一邊幫著將雞塞進后備廂,一邊說這些雞都是用糧食喂出來的土雞,絕對沒有用飼料。“想著你們外面工作忙,又經(jīng)常在外面亂吃,這些雞才好有營養(yǎng)。”
回去的路上,一路雞叫。到了成都后,我才發(fā)現(xiàn)一件很棘手的事情,成都三環(huán)路以內(nèi)早就實施家禽禁宰,跑了四五家菜市場都沒有殺雞的地方。我從小就很少摸刀,殺雞根本不知道從哪里下手。
沒辦法,我只好把公雞養(yǎng)在陽臺上,一早公雞們打鳴鄰居不堪其擾,紛紛抗議。我終于和老婆下定決心、排除萬難,拿叫得最厲害的那只開刀。當(dāng)時陽臺上一地雞毛、雞飛狗跳的場面,簡直不堪回想。
殺好的土雞,連著丈母娘給的土蘿卜,燉好后喝起來,確實比館子里面好一萬倍。更重要的是,這份湯里更有家的味道。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