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5-23 15:38:05
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 題:中國茶:在穿越歷史跨越國界中迎來新發展
新華社記者董峻
從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自公元5世紀起,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特產之一,茶葉就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擴大,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載體。
《茶經》有云:“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辈枞~不僅是中國規模巨大、品類繁多的農業生產系統中的一個傳統產業,深深融入中國人生活,更是連接中國和世界的那片“金葉子”,氤氳茶香向世界傳遞著古老國度的開放共融。
在剛剛閉幕的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上,47個國家和國際機構的260名外賓參加,上千家經銷商近萬種茶葉及咖啡品種參展。不同膚色、操著不同語言的各國政府官員、企業家,因茶相聚、以茶會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贏。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茶博會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希望以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為契機,踐行開放發展新理念,把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打造成發揚絲路精神的新載體、促進合作交流的‘連心橋’,讓中國茶更廣泛、更深入地走向世界?!?/p>
數據顯示,全球產茶國和地區已達60多個,茶葉產量近600萬噸,貿易量超過200萬噸,飲茶人口超過20億人。茶產業已成為很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農業支柱產業和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而中國,則是全球最大的產茶國和茶葉消費市場。2016年,中國茶園面積287萬公頃、產量240多萬噸,種植規模世界第一,消費量超過200萬噸,是世界上唯一生產綠、紅、青、黑、白、黃6大茶類的國家。
茶葉一頭連著千萬茶農,一頭連著億萬消費者,是為茶農謀利、為飲者造福的產業。如今,這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傳統產業,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做強茶產業,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任務。
茶產業多分布在南方山區,是當地的特色產業和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集中產區茶葉收入占農民收入50%以上。實現農村的小康和脫貧目標,特別是大別山、武陵山、烏蒙山、滇西邊境山區等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大力發展茶產業是一條大有前途的增收之路。
小小一片茶,承載時代大主題。中國茶如何從“大”變“強”?在本屆茶博會上,信號已經明確:
——堅持綠色發展,做優茶品質。推進綠色生產,建設標準茶園,在最適宜的區域,靠最優良的環境,用最健康的土壤,生產最優質的茶葉;推進綠色加工,提升機械化水平,發展精深加工。
——堅持市場導向,唱響茶品牌。實施品牌戰略,立足資源稟賦、依托產業基礎、順應市場需求,建設一批茶葉生產優勢區,培育一批茶葉領軍企業,打造一批消費者喜愛、國際競爭力強的標志性茶葉品牌。
——堅持傳承創新,弘揚茶文化。將茶產業發展與茶文化傳承相融合,讓栽茶、采茶、品茶等傳統民間技藝、鄉風民俗不斷發揚光大,勾勒“醉”美茶園,講述中國茶故事。
韓長賦在展會上講了一件親身經歷的事——2012年他到美國訪問時,在紐約第五大道一家很大的茶葉店,問店員是否有中國茶,回答說沒有。同行者一眼看見了龍井茶,但店員卻說那是歐洲的龍井。他表示,一定要做大做強中國茶葉品牌,并精于加工、善于營銷,使之一舉成名天下知。
西湖龍井炒茶傳承人胡國雄說,西湖龍井這一中國茶的名片要在全世界走得更遠,需要一批老手藝人對技藝的堅守,更需要建立品牌,確保貨真價實的地道西湖龍井能讓更多人認知,把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融入到這一杯茶中。
不僅是西湖龍井,如今,黃山毛峰、安溪鐵觀音、云南普洱、安化黑茶、安吉白茶等一批特色鮮明的茶品牌正在發展壯大。2016年全國名優茶產量占45.8%,涌現出一批大型茶葉集團。同時,茶具、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衍生品不斷涌現,茶旅游蓬勃發展。從品質到品牌再到文化,打造茶產業價值鏈的路徑已經清晰。
農業部已確定今年是“農業品牌推進年”,將通過品牌發力,帶動生產和流通,打出一套從政策扶持、科技支撐到品牌建設的“組合拳”,促進茶葉全產業鏈提質增效、做大做強、轉型升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