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8-25 15:08:08
原產于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的六堡茶曾經沿著一條“茶船古道”入江出海,大量銷往南洋并引領當地茶文化風潮,前些年卻一度趨于沉寂。在探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憑借從種植到產品的全面創新,六堡茶重新“一葉風行”,并逐漸成為梧州乃至廣西特色品牌的一張靚麗名片。
走綠色有機路成茶農共識
六堡茶是黑茶的一種,廣西蒼梧一帶種茶制茶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晚清社會動蕩,大批華工下南洋謀生,具有消暑化濕、潤腸養胃功能的六堡茶寄托了鄉愁,也逐步引領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茶飲風尚。
那個時期,一條起于六堡鎮,沿六堡河經東安江、賀江再入西江直通南洋的“茶船古道”曾經十分繁忙。據1940年《廣西年鑒》記載,當時廣西出口六堡茶超過1100噸。
“茶船古道”與海上絲綢之路天然契合。梧州六堡茶研究院院長馬士成說,“茶馬古道”是陸路,茶葉銷往內陸高寒地區直至中亞,走的是陸上絲綢之路;“茶船古道”是水路,從華南銷往東南亞,走的是海上絲綢之路。
六堡茶原產地蒼梧縣六堡鎮漫山遍野的茶園蔚為壯觀,全鎮幾乎家家戶戶種茶。全鎮4.8萬多畝茶園,通過有機認證的已有1.5萬畝左右。
蒼梧縣政協副主席曾慶梅說,發展有機茶是六堡茶產業提升的方向,全縣7萬畝茶園都要逐步打造成有機茶園。“山還是那幾座山,但現在的茶更加追求品質。”
在蒼松茶廠的一處茶園,記者看到,叢叢茶樹錯落有致,綿延好幾座山頭,茶園里每隔幾步就有殺蟲燈和粘蟲板。茶廠負責人陳偉雄告訴記者,目前這個基地茶園面積2000多畝,年產六堡茶200余噸,其中已經通過認證的有機茶園480多畝。“有機茶園施用的全是有機肥,采用物理和生物技術除蟲,完全不用農藥。”
在六堡鎮塘坪村,2014年成立的潔群六堡茶專業合作社和當地25戶農民簽約,基地總面積近600畝,合作社每年對種植、采摘、修剪、施肥實行統一標準化管理。合作社負責人石濡菲特別感慨:“以前客戶只對茶葉生產車間、倉庫等進行監控,現在要求遠程監控茶園,并愿意出資安裝設備,說明客戶對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了。”
老品牌做出新“文章”
傳統的六堡茶耐久藏,越陳越好,被譽為“可以喝的古董”。在人們的印象里,六堡茶的樣子也似乎古董一般不曾改變。但如今的六堡茶,在保留原有品質和口感的同時,工藝更先進,產品也更豐富。
梧州茶業專家告訴記者,傳統手工制茶工藝要經歷殺青、初揉、渥堆發酵、蒸壓、自然陳化等工序,方成好茶。如今,在梧州茂圣茶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這一切交給了全自動化生產線:茶葉通過完全密封的管道依次經過各道工序,最后從壓茶機出來直接送去陳化。公司董事長蘇淑梅介紹,用自主研發的發酵罐進行離地發酵,茶的品質更加穩定。
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士成拿出一個“新絲路紀念餅”,這款茶餅暗藏玄機。“隨茶餅附有收藏證,證上有二維碼可查真偽、可供溯源;茶餅標簽上有產品的唯一編號和依照國家標準制作的產品標準代碼,確保每一個茶餅都品質可靠、獨一無二。”
“我們的產品除了訂制茶餅、傳統農家茶外,還有衍生產品、終端產品系列,如茶面膜、茶蛋糕等。”馬士成說,“我們要盡可能挖掘潛在市場,延長產業鏈,依靠老品牌做出新文章。”
克服“小散弱” 重新“走南洋”
記者從梧州市茶葉辦了解到,目前梧州六堡茶生產企業達50家,年產量超1.2萬噸,年產值達12.8億元以上。當地近年來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和鼓勵措施做大做強六堡茶產業,并逐步完善了生產加工技術規程、檢驗檢疫標準等,過去產業小、散、弱等突出問題逐步得到改觀。
如今,梧州六堡茶已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并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六堡茶國家標準也于2017年1月起正式實施,品牌知名度及市場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依托“茶船古道”,六堡鎮正在建設六堡茶歷史文化展示區和文化體驗區,打造特色旅游名鎮。
歷史上“茶船古道”聞名遐邇,如今借“一帶一路”建設東風,梧州積極謀劃振興六堡茶重新走出去,今年3月以來已經在馬來西亞、泰國、文萊等地展開推介活動,在首站馬來西亞,參展企業就簽下了9700萬元訂單。
從原料生產情況更能看出六堡茶產業的上升勢頭。在六堡鎮塘坪村,53歲的茶農梁加藝告訴記者,以前每家每戶都種一兩畝茶,價格低的時候每斤茶青才賣四五元,連管理茶園都沒有心思。“最近這幾年行情看漲,優質茶青可以賣到六七十元一斤。”
梧州市長朱學慶表示,梧州將加快推進茶產業基地規模化、加工園區化、產品標準化、品牌國際化、文化普及化建設,未來五年梧州六堡茶產業綜合產值有望超過100億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