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10-02 15:14:10
新華社北京10月2日電 題:挺紀在前 治病救人——黨的十八大以來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工作綜述
新華社記者 羅爭光
全面從嚴治黨,既要嚴懲違法違紀,更要注重治病救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總結歷史經驗和從嚴治黨實踐,把紀律挺在前面,提出并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實現了管黨治黨理念的飛躍和實踐的創新,取得了凈化政治生態的顯著成效。
紀律挺在前面 嚴管就是厚愛
四川阿壩州理縣上孟鄉日波村56歲的老黨員祁旺生,因為落實惠民政策時優親厚友被群眾舉報,2016年底主動辭去了村支書職務。然而他沒想到的是,今年3月,自己不但被記了黨內警告處分,還當著大伙的面被公開宣布處分決定,羞愧得滿臉通紅。
這正是阿壩州委探索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推行《黨紀政紀處分決定公開宣布“四個面對面”實施方案》的一個生動案例。
2016年1月舉行的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首次對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作出部署。當年10月,十八屆六中全會修訂實施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在總則中正式寫入監督執紀“四種形態”。
中央紀委研究室有關同志表示,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把紀律挺在前面的具體化,“全面從嚴治黨,不只是懲治極少數嚴重違紀并已涉嫌違法的人,更要用嚴明的紀律管全黨、治全黨。我們創新執紀方式,對黨員干部身上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打招呼、早提醒,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
專家指出,“四種形態”充分體現了嚴管就是厚愛、治病為了救人,注重抓早抓小、層層設防、時時提醒,使黨員干部不犯或少犯錯誤,做到有病早治、防微杜漸。
“從更深層次看,監督執紀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的肌體健康,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只有把監督執紀融入日常,才能實現黨內政治生活正?;??!敝醒爰o委研究室有關同志說。
著力用好第一種形態 讓紅臉出汗成為常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至今年6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認真實踐“四種形態”,共處理148.7萬人次。其中,運用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談話函詢68.9萬人次、占46.4%;第二種形態紀律輕處分、組織調整60萬人次、占40.3%;第三種形態紀律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11.3萬人次、占7.6%;第四種形態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8.5萬人次、占5.7%。
從各地的實踐看,總體呈現幾個特點:
首先是在第一種形態上下功夫,讓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注重強化日常監督執紀,對反映黨員干部苗頭性、傾向性、一般性問題的,及時同本人見面,談話提醒、約談函詢實現常態化。
其次是嚴格把握執紀政策和策略,促進后一種形態向前一種轉化。對存在違紀問題的,查清主要違紀事實后,綜合考慮違紀性質情節和認錯悔錯態度,采取柔性化處置方式,夠第一種形態的先約談函詢,及時警示提醒,夠第二種、第三種形態的給予黨紀輕處分或做出組織調整,促進犯錯誤的人提高覺悟。
再次是注重壓實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實踐“四種形態”,主責在黨委(黨組)。幾年來,各級黨組織切實擔負起主體責任,敢抓敢管、嚴格執紀,從點滴做起,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
轉變執紀觀念 凈化政治生態
專家表示,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政策和抓手,尤其是把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擺在首位,有力維護了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至今年6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審查違反政治紀律案件1.1萬件,處分1.1萬人,其中中管干部72人;注重把違反政治紀律問題作為監督執紀問責的重點,堅決查處政治問題與經濟問題相互滲透,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嚴肅查處了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孫政才、令計劃等嚴重違紀案件。
實踐“四種形態”,還促使執紀理念的轉變,實現管黨治黨“全面”和“從嚴”的有機統一。
按照“四種形態”的理念和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從注重查辦大案要案轉向加強日常監督執紀,實現了由“懲治極少數”向“管住大多數”的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至今年6月,各級紀律檢查機關處分黨員干部人數由2013年的18.2萬人,增長至2014年的23.2萬人、2015年的33.6萬人、2016年的41.5萬人,年均增幅超過30%。
此外,實踐“四種形態”還從源頭凈化了政治生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反映問題線索及時核查,運用多種方式治“病樹”、拔“爛樹”、保護“森林”。黨的十八大以來至今年6月,中央紀委共回復黨風廉政意見5415人次,對政治上和廉潔上有問題的干部一票否決,疏浚了干部隊伍源頭,有效凈化了政治生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