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10-04 18:57:10
她,為佤山而舞,
她,為邊疆而歌,
她,用自己的執著和堅守,唱出邊疆的巨變,
她,是黨的十九大代表、云南文化工作者楊娜,
“阿佤人民唱新歌,黨怎么說,我們就怎么做”。
皮膚黝黑,個性爽朗。這是33歲的楊娜給人的第一印象。楊娜的家鄉云南西盟佤族自治縣是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誕生地,這里保存了獨具魅力的人文風俗和原生態的自然環境。當地人自豪地說,佤族人生下來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
楊娜畢業后,成了一名小學教師,看到本地佤族學生會說佤族話會唱佤族歌,但不太了解佤族文化,于是精心備課,把佤族文化穿插到講課中。“文化要傳承,不能斷了。”
2002年,縣里舉辦首屆佤族木鼓節,她作為佤族教師代表參加歌舞表演,被縣民族文化工作隊選中,成為舞蹈演員。“歌舞源于生活,好素材就要到百姓中找。”她走村串寨,向鄉親請教,傾力尋訪采風,挖掘佤族文化。
杈杈房變成小樓房,泥巴路變成水泥路……佤山日新月異,幸福喜悅的歌聲在村寨中唱響。這一切讓楊娜十分自豪,下決心把精神食糧送往村村寨寨。
進入民族文化工作隊后,下鄉演出是楊娜平日里主要工作。工作隊有八十多名演員,大家都是半路出家,但演出效果從不打折扣。
一次到一個寨子演出,突降大雨,但老鄉們打著傘站在雨中等待。楊娜和伙伴們看著鄉親們期待的眼神,不忍心停演,便冒雨演出。
這些年,隊員們幾乎走遍了全縣偏遠村寨。有的寨子汽車進不去,大家就坐摩托車,甚至扛著設備走路進村。有時路途遠當天回不了縣城,大家就自帶被褥,晚上在村文化室打地鋪。
“跟著毛主席,跟著共產黨,阿佤人民唱新歌……”歌聲傳唱了幾十年。“歌曲表達了我們佤族人的心聲。”楊娜說,對于黨還有一種特別的情愫。
楊娜的外公曾是鄉干部,是名共產黨員,寨子里誰家有困難就拿工資去接濟;父親也是名黨員,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遼寧當兵,參加過地震救災。
1993年,楊娜九歲時,父親帶著村民挖路。“他在挖路時被掉落的樹枝砸成重傷,很快去世了。” 楊娜認為,父親不會有遺憾,因為生前做的最后一項工作都是為著大家。
楊娜為自己、父親、外公三代人都是共產黨員而自豪。
總策劃:何平
策劃:孫承斌、周亮、姜巖
監制:李自良、錢彤
統籌:王長山
記者:周磊、楊牧源、龐明廣
編輯:趙寧寧、劉袁媛
海報設計:耿宇
新華社全媒報道平臺、新華社云南分社、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聯合出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