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7-11-04 06:55:11
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干部。組織上高舉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指揮棒”,給那些有擔當、無私欲、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的干部撐腰鼓勁,是至關重要的
新一屆中共中央委員會和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誕生過程中,有一個和環保治污相關的事例發人深思,值得關注:
在對某省一名干部進行考察時,有同志對其工作方式持有不同看法。考察組不唯票、不武斷,深入調查發現,這名干部個性強、不怕得罪人,一舉關停1100多家污染小企業、小作坊,引起一些既得利益人士的非議,卻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認可。最終,這名干部沒有被擋在考察視線之外。
這一真實生動的事例表明,領導干部狠抓生態環境治理,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勢必要影響一些人的既得利益,要動一些人的“奶酪”,很有可能得罪人,招致非議。面對這樣的情況,組織上明察秋毫,給那些有擔當、無私欲、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的干部撐腰鼓勁,是至關重要的。
“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干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不斷完善,既做好“減法”,也做好“加法”,成為有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一方面,在GDP等經濟指標上切實為領導干部“減負”,不以GDP增長率論英雄,根據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別化的考核評價,使地方領導干部不再一味盯著GDP總量及增長率排位。另一方面,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綠色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顯著增加考核權重,強化指標約束的“緊箍咒”作用,同時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負有責任的領導干部鐵面追責,促使領導干部自覺將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扛在肩頭。
如今,各級黨政領導干部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漸成共識,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不過,毋庸諱言的是,仍然有少數領導干部存在這樣那樣的顧慮:下大力氣保護生態環境、治理污染,雖然有利大局、有利長遠,但這是功成未必在我的“潛績”,政績難以很快彰顯;不僅可能是“潛績”,甚至可能影響GDP增長、得罪一些人,變成吃力不討好的“負績”。
消除類似的顧慮,堅定領導干部切除污染毒瘤、力推綠色發展的決心,就要像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的那樣,“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旗幟鮮明為那些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應進一步完善激勵和約束并重的考核評價機制,切實做到賞罰嚴明。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將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生態文明建設搞得有聲有色,這樣的領導干部就可以“掛紅花、當英雄”。對那些“說起來很響亮,做起來掛空擋”,不顧資源和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領導干部,則要及時亮出黃牌、紅牌,實行終身追責。
“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十九大報告將這一條列為我國面臨的主要困難和挑戰之一。在實事求是直面矛盾和問題的基礎上,十九大對新時代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了全面部署,站位很高、決心很大、目標明確、舉措扎實。高舉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指揮棒”,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美麗中國建設將邁出更大步伐,從而源源不斷地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