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17-11-12 15:48:11
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讓科學家來告訴你
人民網北京11月12日電(記者 楊迪) 一年一度的冬天伴隨陣陣冷風如期來臨,13日至14日,又有一股弱冷空氣將影響北方地區,華北、東北、黃淮等地將出現4~6℃、局地8℃降溫;內蒙古中東部、東北地區中北部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局地有大雪。
大家會不會覺得,好冷呀,今年應該是冷冬吧?
但是氣象科學家說,通過前期的分析來看,預計今年還將是偏暖的。冷冬或暖冬是怎么預測出來的?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氣候專家王永光對記者說,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消息,未來數月可能發生弱拉尼娜現象,從一般規律來看,拉尼娜年我國容易遭遇“冷冬”。但是,去年國內外很多組織預測的弱拉尼娜現象實際上并未發生。
先給大家科普一下“拉尼娜”是啥:拉尼娜的字面意思是"圣女",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相,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從20世紀初到1992年期間,拉尼娜現象共發生了19次。
通常,在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較30年平均狀況偏低超過0.5℃,且持續6個月才能構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去年曾經有幾個月偏低甚至超過0.5℃,但并未持續6個月,因此不算發生了拉尼娜事件。
王永光告訴大家,今年的模式預報和去年很類似,冬季可能會達到一個冷的峰值,甚至也會發生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但是綜合分析來看,也有可能只發生一次像2016年一樣的冷水的波動,并不形成事件。
總的來說,通過前期的分析來看,預計今年還將是一個偏暖的情況,京津冀、長三角等地霧、霾情況可能較多,還是要加強防范。
為何暖冬會覺得冷?
2016年1月下旬,我國曾遭遇過一次“霸王級”寒潮事件,當時內蒙古額爾古納、河北張家口、山東青島、上海浦東、江蘇淮安、浙江永嘉、福建福州、廣東珠海、廣西防城港、四川什邡、云南屏邊等76個站點突破當地建站以來最低氣溫歷史極值。降雪范圍甚至直抵兩廣沿海地區,創下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1951年以來)的最南界。
然而冬季結束后,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和2016年冬季是偏暖的。有很多人會問,為什么感覺前兩年挺冷的,氣象部門還說是暖冬呢?
“整個冬季偏暖,并不表示3個月都偏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告訴記者,氣候是兩個參數描述,一個是平均溫度,一個冬天,90天的平均溫度超過了多年的平均值,這就是暖冬,反之是冷冬,這是平均值的問題。同時還要用另一個極端事件來描述,發生在幾天里,突然很冷或很暖,這就是極端事件,是短時間內發生的。
如果預測冬天是偏暖,意味著從總體來看是超過多年平均值,但并不表示在這個暖冬下不會有很強的冷事件和暖事件發生。除了上面的例子,還有2015年12月30日,北極氣溫一度超過0℃,比常年冬季的平均氣溫升高了30℃。
通常,人們對極端事件記憶更深刻,對平均氣溫就不容易記住,所以感受上可能會產生偏差。
氣候預測如何助力防災減災?
先說說氣候預測是什么,和我們平常每天能看到的天氣預報區別大嗎?
王永光稱,氣候預測實際上是研究未來某個要素,比如說氣溫、降水未來的演變趨勢。根據過去氣候平均值的偏差,來估計未來一個時段內,比如一個月或者一個季度,氣溫偏高還是偏低?降水偏多還是偏少?從時間來看,有月、季、年的短期氣候尺度,甚至更長的幾十年、上百年的氣候變化尺度,這區別于10天天氣預報。
氣候預測是怎樣服務于國民經濟,助力防災減災的?
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孫忠富表示,氣候預測關系到我國經濟建設的方方面面,在整個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工業需要節能減排。特別是農業,對氣候變化最為敏感,農業上進行的綜合布局、區域優化,種植制度的采用、品種的選用,防災減災預案的制定等等都和氣候息息相關。因此,越早知道氣候變化的趨勢,對于防患于未然越有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