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11-30 21:42:11
新華社洛杉磯11月30日電 新聞調查:外籍院士能為中國做什么
新華社記者郭爽
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日前相繼公布的新晉外籍院士名單,引發社會關注。外籍院士是否只是個頭銜?他們是怎么被選上的?將對中國的科技發展發揮哪些作用?
一些新當選的外籍院士或他們的代表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就上述問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競爭激烈 當選榮幸之至
“競爭相當激烈,大概有600多名競爭對手,”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著名環境科學和工程教授邁克爾·霍夫曼29日在他工作的加州理工學院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是由中國清華大學教授提名,經過層層篩選而最終當選的,我感到非常榮幸。”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俄羅斯裔荷蘭與英國雙重國籍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接受記者郵件采訪時說,“過去幾十年,中國科學院已發展為一個有活力、相對年輕、聚集真正杰出科學家的俱樂部……與這個機構聯系在一起,對我來說是一種榮耀”。這位為設在曼徹斯特大學的英國國家石墨烯研究所工作的教授“期待為這個機構獲得進一步成功貢獻力量”。
新晉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校長雷歐·拉斐爾·萊夫在給記者發來的聲明中說:“與其他17名杰出外籍院士一同當選,我深感榮幸。對于中國工程院,我已仰慕多年……我不僅感謝中國工程院的認可,更感激這個機會打開了與中國工程院和同仁合作的新途徑。”
“對于比爾·蓋茨董事長來說,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是一個巨大的榮耀。”由蓋茨擔任董事長的美國泰拉能源公司首席執行官李·麥金泰爾說。該公司在給記者發來的聲明中說,“蓋茨在商業、科學和技術領域的成就得到了中國工程院的認可,看到這樣多元化的科技和商業對創新的貢獻得到(中國工程院的)認可,實在太棒了!”
心系中國 聯系千絲萬縷
在新晉外籍院士中,不少人早已融入中國科技發展大潮之中,與中國學界和業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蓋茨近年來曾多次以泰拉能源公司董事長身份來華與相關企業開展合作。泰拉是一家核能公司,主要致力于第四代核能技術行波堆的研發,目前已與中核集團開展合作,聯合研發并推動行波堆落地。
霍夫曼每年都有60至70天在中國度過。自2012年開始,他就成為清華大學海外學者,此外還擔任大連理工大學客座教授、華南理工大學顧問委員會成員等職。
霍夫曼介紹說,“我有很多中國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員,在加州理工學院我的團隊里也有不少中國研究員。”此外,在蓋茨基金會的支持下,他研發的太陽能衛生系統在中國宜興落地,并成立了兩家制造企業。
“在麻省理工學院,我們相信,通過協作和學術合作可以推動知識服務社會。”萊夫說。據介紹,該校目前已啟動多個與中國相關的項目,如建立中國未來城市實驗室,與清華大學簽署“城市創新協議”等。
建言獻策 期待貢獻力量
于2011年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的霍夫曼在談到當選中美兩國院士的不同感受時,指著辦公桌上擺放的“美國工程院院士證書”半開玩笑地說,“你看,我到現在都沒給它找個相框,但獲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是件大事,我感到非常榮幸。”
在談到作為院士的義務時,霍夫曼說,除了推動科技進步外,發現人才、提名新的院士候選人,是美國工程院的基本要求。
不過,“院士”并不一定代表權威,“在加州理工學院,差不多三分之一都是院士,大部分科學家不會把院士這個頭銜看得太重。不管當什么,最終都是用研究成果說話,就連諾貝爾獎得主也曾因為沒有新研究成果而被加州理工學院‘砍掉’實驗室。”他說。
作為新晉中國外籍院士,霍夫曼提出的第一條建議是,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開展獨立自主的創造性工作,而不是形成以少數科學家為中心的金字塔式科研梯隊。他說,目前北京大學等一些科研院校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未來,我將繼續推動先進技術研發,通過加州理工學院授權協議,將這些技術轉讓給中國企業。我還將繼續作為清華大學等學校的客座教授,為中國學生提供指導。”霍夫曼說。
在新當選的外籍院士中,也有不少華裔學者。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氣科學教授廖國男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中美兩國大氣和氣象科學領域搭建橋梁。他表示,將繼續推動中國科技進步、科學人才培養和科技知識傳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