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晨報
2017-12-11 09:33:12
修車師傅 正在消失的手藝人
共享單車對修車業造成沖擊 但百姓仍然離不開修車攤兒
人物:周青江 入行:20年 地點:欣望北大街與宏欣路交叉口
在許多北京人的記憶中,路邊修車師傅是比較內斂低調的,他們立個“修車”牌子,在小馬扎兒上一坐就是一整天。他們中有的剛入行幾年,有的則已干了20年,靠著這門手藝支撐起一個小家庭,雖然辛苦,但收入不錯,有的甚至超出不少上班族。近兩年隨著共享單車的出現,修車師傅似乎快要被人們遺忘,但實際上,這座城市依然離不開他們,胡同里、街巷間、馬路邊,這些風餐露宿的手藝人,仍為隨處可見的電動車和自行車忙碌著。
每天只要出攤兒就一定有收入
興海家園星苑小區的圍墻邊靠著一個方形的招牌——“修車修鞋配鑰匙”,今年50歲的周青江搓著手,在攤點來回轉悠,手里剛捧上一杯熱咖啡,就有市民推著自行車過來,他馬上放下杯子。車子修整好了,咖啡也溫熱了。
從路邊修車到開店,再回到路邊修車,20年來,周青江的日子起起伏伏。1984年,17歲的周青江從河北來到北京,最初做過裝卸工。1997年左右,周青江在右安門地區一家鞋城附近馬路邊擺攤修車,10年來靠此營生。
2007年,鞋城附近規劃拆遷,周青江轉至大興西紅門,租了店鋪開始賣自行車,周青江既當老板,又做維修工?!皠倎磉@邊時,興海家園小區還是一片荒地,馬路對面全部是平房,數十年間,周邊的樓房漸漸拔地而起,城市發展得越來越繁華。”回憶往昔,周青江視線掃過川流不息的馬路,“剛開始生意也不好做,賣車掙錢,修車并不掙錢”。
隨著生活成本的上漲,周青江店鋪的年租金從最初的3萬元漲到24萬元,因入不敷出,店鋪開了四年后只能關門。原先周青江賣自行車的門店,現在是一家理發店。從店里面搬到外面路邊,再也沒有房租的束縛,日子反而自在舒坦。周青江告訴北京晨報記者,現在以修電動車為主,自行車很少,很多店家不愿修自行車,“到我這里,基本上問題都能解決,都是老熟人,價錢差不多就得了?!?/p>
除了修車,周青江也幫忙配鑰匙,最便宜3元,結構復雜的鑰匙20多元,相對于修自行車,配鑰匙盈利空間更大。“零幾年的時候,生意好時月收入七八千,現在不景氣了。”周青江顯得很平靜,“現在一天最少掙二三十塊,好的時候掙300多,但只要出攤兒就一定有收入”。
前幾年,周青江在河北固安貸款買了一套房子,今年房租到期后他沒有再租房,經常兩地間來回奔波。修車攤旁靠馬路邊有一輛廢舊的面包車,周青江經常在車里過夜,“再過兩天更冷了,我就回家住”。
人物:王師傅 入行:14年 地點:白塔寺
修車14年養活一家四口
“師傅您給看一眼這前輪是怎么了,騎著一直不對付。”下午4點,家住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附近的老劉頭推著自行車在胡同里轉了幾個彎,走到宮門口頭條和宮門口西岔胡同的交界處,兩間沒掛任何招牌的門臉房,每間只有四五平方米,門內三側貨架都被零零散散、叫不出名字的配件占據著,但貨架最外側顯眼處的幾摞自行車外胎還是暴露了店主的生意。此時的王師傅還周旋在貨架間準備給剛到的貨物騰出地兒來,聞聲后轉不開身,只好先讓徒弟招呼著客人。王師傅的妻子則插著手站在不遠處,一打眼便道:“您這車,有年頭兒了?!崩蟿㈩^聽了也有些得意:“這輛飛鴿是1976年買的,已經40多年了?!蓖鯉煾德犃嘶仡^笑稱:“那不是跟我差不多大了?”
王師傅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他是河北人,今年是他跟自行車打交道的第14年,“最早是在2003年,騎自行車的人比現在多多了,剛接觸這個行當還是因為在路邊賣車,后來覺得自己對自行車熟悉了,能稍稍摸到點門路,就開始琢磨幫人修車,最開始還修壞過幾輛”。2008年,王師傅感覺到自行車逐漸變少,維修電動車開始為他帶來不少生意,“自行車確實變少了,但老百姓出行方式也沒完全被汽車替代,電動車多了,所以修車的需求依然不少”。
這14年里,他從賣車到修車,店也從一家開到兩家,從未離開過白塔寺附近,也從未想過再從事別的行當,如今他憑借與自行車的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四口。妻子一邊看著丈夫和孩子們忙活,一邊向記者念叨著一家人的生活?,F如今,除了閨女還在老家上學外,其余三人都穩定在了白塔寺附近的胡同里?!皼]想過干別的,重新入行其實很麻煩?!蓖鯉煾嫡f。
人物:何德玉 入行:5年 地點:天通西苑
每年大年初十就被客戶喊回北京
“我的車胎沒氣了,師傅您看看怎么回事?!币晃或T著銀灰色三輪車的保潔員把車停在路邊。在昌平區天通西苑小區南門,太平莊中一街路口處,有個固定的自行車維修點,小區物業劃定了4平方米區域,修車師傅何德玉跪在地上利落地取出內胎,檢查漏氣點。何德玉3歲時左手燙傷落下殘疾,五根手指無法屈伸,這個圓臉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少言寡語,操起工具就埋頭干活兒。
每天上午7點,何德玉準時出攤兒,直到天黑才收攤兒回家。“補自行車內胎3元,電動車內胎5元,修修補補的利潤低,每換一個自行車外胎能掙10塊錢?!彼钢R路兩側太平家園、天通西苑兩個小區說,“服務對象主要是中老年群體,他們去菜市場習慣騎自行車,年輕人更喜歡用共享單車,車子有問題也不用管”。何德玉坦言,自共享單車出現后,修車的數量少了近一半。同時,隨著外賣和快遞行業的興起,何德玉又開拓了新的業務群體——騎電動三輪車的快遞員、外賣小哥。百世快遞公司好幾次聯系何德玉修車,每次“出差”兩個小時能掙200多元。
何德玉的老家在黑龍江省嫩江縣,全年的收入就靠家里的50畝地,一年到頭僅兩三萬元收入?!袄霞抑饕繖C械勞作,家里的器械都是我負責維修,電動車、自行車相對來說容易多了?!焙蔚掠裾f。
2012年,何德玉在天通西苑門口駐扎了下來,一輛裝滿物件和維修工具的封閉式三輪車,已經許久沒啟動了,這輛三輪車是何德玉的“命根”。車身涂滿白漆,車上唯一的標記是何德玉的手機號碼。每年過年,不停有人打來電話要修車,何德玉剛過完初十就回到北京。
收廢品的老張是何德玉的老顧客,在老張看來,何德玉為人善良、勤勤懇懇,收費遠低于周邊其他攤點,“沒有這個攤,老百姓修車還真不方便”。
人物:張維剛 入行:20年 地點:東直門南小街
年紀大了還會繼續干這行
“當初辦營業執照的時候,人家說店鋪名稱不能重名,我一想,得,就把自己名字給用上了?!比缃?,在高德地圖或百度地圖上搜索“張維剛自行車修理”,便會指向東直門南小街與門樓胡同交叉口西南50米的位置。跟網絡中的照片不同的是,街面上寫有“張維剛”名字的招牌已經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一豎排二三十厘米寬、寫有“修車 換鎖 配鑰匙”的小牌子。
周末上午9點,張維剛在店鋪門口的自行車車筐上墊了一塊小墊子,坐在上面跟淘寶賣家商量著定做一塊大一些的招牌。身旁一側擺著已經跟隨他快20年的架車桿,身后的房子被各種配件占滿。這是他經營了20年的修車小鋪,張維剛說,自打1997年來到北京,自己守在這里便再沒有挪過窩兒。
張維剛是東北人,在北京打拼20年后,言語中已經有了些“京味兒”,“其實當時來北京,對于從事什么行當根本沒有意識。要說為什么一直當修車師傅,原因太簡單了——不會別的東西”。
與很多修車師傅不同,張維剛不覺得近些年自行車有所減少,即使共享單車對于生意有所沖擊,但“還是有需要自行車的地方”。多年來靠修車的收入,張維剛也在北京成了家,“車鋪和住房租金每個月四千五,再加上一家人的衣食住行,修車也能勉強維持”。
雖然擔負著養家糊口的責任,但張維剛并沒有覺得這能給自己帶來多大壓力, “可能以后我老了,還是會繼續當修車師傅,時忙時閑,偶爾跟街坊聊兩句,這也是個樂兒”。
北京晨報現場新聞
記者 汪慧賢 田杰雄 文并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