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12-18 16:09:12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3D碼農”緊缺! “新經濟”急需大量“數字工匠”
新華社記者姜琳
還在羨慕“IT程序猿”的高收入嗎?殊不知“3D碼農”已悄然火熱。
隨著新經濟的發展,人才需求結構發生了新變化。作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基礎技術,當前三維數字化(3D)應用人才正面臨需求“井噴”,被各行業廣泛爭搶。
“3D碼農”炙手可熱
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屆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簡稱“3D大賽”)現場,記者看到,全國各地的千余家企業前來仔細觀摩、認真傾聽。
“3D技術完全顛覆了傳統產品的設計和制造。現在企業急需轉型升級,我們迫切需要新想法、挖掘新人才。”成都艾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賓說。
有企業坦言,以前生產自行車是畫平面圖,但現在不行了,一定是3D立體設計,不僅能更直觀地展示效果,更能通過模擬場景優化性能、減少缺陷。所以“不怕接不到項目,就怕接到了項目沒人會做”。
3D大賽組委會副主任魯君尚告訴記者,通過3D仿真模擬可以節約至少40%的設計周期和30%的設計成本。三維數字化設計制造不再是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領域的“專利”,成為各行各業的“必備”。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等高新產業,對數字化應用人才有著強烈需求。
傳統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3D數字工程師也從過去的“高冷”“稀缺”變成了廣泛需要的“3D碼農”。
“現在企業招聘,三維數字化技能幾乎是‘標配’。熟悉3D設計的學生無論創業還是就業,都更有優勢。”江西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潘春榮說。
“新經濟”呼喚大量3D人才
“未來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工信部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郭源生說,是否有足夠的人才支撐,將成為中國新經濟發展的關鍵。
3D技術,可以通過計算機幫助人們到達任何遙不可及的地方,看到任何想看之物。這也意味著,從工業經濟邁向數字經濟,需要培養完全不同的新一代人才。
放眼全球,數字經濟被各國視為推動經濟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加速器。有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達22.58萬億元。根據預測,2035年我國的數字經濟將超過105萬億元。
爆發式的增長,無疑會帶來人才“井噴式”的需求。
據有關機構統計,僅3D打印一項,目前我國的專業人才缺口就超過千萬。其中,制造行業對3D應用人才需求最大,缺口約為800萬人,能把構想與技術結合進而應用于實際生產的技術人才少之又少。
在魯君尚看來,新經濟新產業需要的不僅僅是高端創新型人才,更呼喚大量中端“數字化應用型人才”。目前掌握3D技術的人才在我國遠遠不夠,體現出巨大的缺口。
“數字工匠”還需大力培養
數字經濟的大門不斷開啟,數字化應用人才還需大力培養。
不同于傳統工業時代的工匠,數字時代的“數字工匠”不是普通技術工人,也不是科研人員。他們是將3D技術及數字化思維應用于設計、制造、服務等各個環節,從而推動傳統工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轉型升級。
上天入地,城市交通呈現“三維立體解決方案”;輕輕一點,為顧客定制的汽車“漂浮空中”“觸手可及”;輸入指令,剛畫好的漂亮彩盒立刻打印成型……在全國3D大賽的決賽現場,令人“腦洞大開”的設計制作,讓人們看到了未來“數字工匠”的廣闊天地。
“作為一項大型公益賽事,全國3D大賽舉辦十年來,堅持一頭連著教育,一頭連著產業,努力推動兩化融合,初賽人數累積突破700萬人,已經成為倡導傳承‘工匠精神’、培養選拔數字化‘工匠人才’的平臺。”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楊咸武這樣評價。
近日工信部發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特別指出,要“發展三維成像定位等關鍵技術”,“引導職業學校培養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這無疑為“數字工匠”的培養指明了方向。
“通過比賽和評選,帶動學校產教融合、知行合一;通過不斷推廣和普及三維數字化技術,引導更多年輕人接觸和掌握數字化技能。由此形成的‘人才池’,將為數字經濟提供持續動能。”中國載人航天中心前副總指揮沈力平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