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8-04-10 14:19:04
最新消息!海南南繁基地挑選出的海水稻優良品種,將在今年首次全國大范圍試種。
一億畝海水稻,按最低產量算,可以多養活8000萬人口,而袁隆平認為能夠擴大兩三億畝的耕地。據此計算,8000萬人口x 2~3=1.6億~2.4億人口!
數億畝鹽堿地有望成糧倉
1億畝可多養活8000萬人口
央視新聞報道稱,海南南繁基地從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選出176份優良品種,將在今年首次全國大范圍試種。
海水稻,是我國育種專家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和常規育種方法選育出來的新型耐鹽堿性水稻。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
海水稻如果擴大到一億畝,按最低產量(畝產300公斤),每年增產300億公斤,可以多養活8000萬人口,相當于一個湖南省的年糧食總產量。
我們原來為了保障糧食安全,主要是第一個劃紅線,18億畝不能突破,再一個是提高單產,我們耐鹽堿水稻可以增加面積,不光是提高單產。
“8000萬人口”還只是按最低產量(畝產300公斤)來算!
實際上,2014年,袁隆平團隊成立“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在簡單淡化處理的海水灌溉的水稻田里進行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2016年海水稻試驗種植畝產突破500公斤,2017年10月測產最高畝產達到621公斤。
袁隆平:我認為能夠擴大兩三億畝耕地
多養活:8000萬人口x 2~3=1.6億~2.4億人口
到底什么是海水稻?海水中也能生長出水稻?
據青島早報報道,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技術人員介紹:
海水稻絕非按字面理解的“在海水中生長的水稻”,而是耐鹽堿水稻的俗稱,它可以長在灘涂和鹽堿地。
傳統的水稻在含有一定鹽、堿成分的耕地上是無法正常生長的。
育種專家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和常規育種方法,結合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對耐鹽、耐堿、抗病、優質、高產等多種基因進行聚合,選育出新型耐鹽堿水稻,這些耐鹽堿水稻可以廣泛地種植于沿海灘涂、內陸鹽堿地和咸水湖周邊,緩解了耕地壓力的同時,增加了糧食產量,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國家的糧食安全。
袁隆平此前在接受青島新聞網采訪時說,海水的濃度含鹽量平均是3%,我們國家有十幾億畝的鹽堿地,還有幾千萬畝的灘涂不能夠種莊稼。我們研究海水稻的目的,就是培育出耐鹽堿的濃度比較高的品種,要求達到1%的含鹽濃度的品種,產量應該在畝產300公斤左右。如果搞成功了,我們國家的耕地面積就會大大地擴大。至少我認為能夠擴大兩三億畝的耕地。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爭取今年拿出可全國推廣的品種”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表示,這176份我們會重點在全國主要鹽堿地進行重點的、深入的(做)一些測試,爭取今年能夠拿出不低于一個可以在全國大范圍推廣,經過國家審定的一個品種。
張國棟表示,我國有約15億畝鹽堿地分布在大江南北,氣候帶、光照條件都不盡相同。今年將首次在全國五個主要類型的鹽堿地上同時進行千畝片的試驗示范,就是為了在不同的地質條件下,檢驗這176份海水稻材料的最終產量和品質。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稱,經過我們前期調研,我們全國15億畝鹽堿地當中,大概有2到3億畝有改良成農田的潛力,這2、3億畝土地大約分布在五大類型鹽堿地,其中包括新疆的干旱半干旱地區,也包括東北的蘇打凍土鹽堿地,也包括黃河三角洲地區。
除了今年試種的176種海水稻材料,在海南南繁育種基地,工作人員也在不斷嘗試通過雜交的方式,將優良基因進行重新組合,來培育更多的海水稻材料,為今后提供更多的試驗品種。
此前好消息回顧: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獲突破!
你還記得袁隆平此前曾帶來的這個好消息嗎?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獲突破!
《湖南日報》2017年9月25日消息,在2017年國家水稻新品種與新技術展示現場觀摩會(以下簡稱“雙新會”)上,袁隆平宣布了一項重大成果:“近期我們在水稻育種上有了一個突破性技術,可以把親本中的含鎘或者吸鎘的基因‘敲掉’,親本干凈了,種子自然就干凈了?!?/p>
袁隆平“敲掉”水稻含鎘基因,到底意味著什么?或許對于很多非專業人士這個概念可能不易理解,但是卻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據湖南日報報道,近年來,伴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綠色種業提出的新要求,農作物的純凈度越發受到關注,特別是在許多土壤污染較重的地區,如何避免污染元素在作物中的代際傳播,是育種家必須考慮的問題。
此項鎘元素剔除技術將扭轉我國部分農作物重金屬含量超標的趨勢!
有分析認為,假如此次水稻親本“去鎘”成功,那袁隆平院士對人類的糧食的貢獻將是空前絕后的。他不僅解決了人類的“吃的飽”問題,還解決了人類的“吃的安全”這一大難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