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8-04 19:28:08
新華社福州8月4日電 題:科技下鄉:田間壟上談“經”論“稻”
新華社記者王成
省里水稻專家到浦城縣送“科技”下鄉,3日一早,山橋村種糧大戶呂松清開著自家的小汽車,把專家從縣里徑直“搶”到了稻田。
烈日炎炎、稻浪滾滾,呂松清與其他兩位村民合伙承包的千畝稻田,還有10天就要收割。福建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長張建福不等呂松清帶路,一個跳步進了稻田,拾起一穗稻谷仔細翻看,“你這稻谷著粒密、顆粒飽滿、出米率高,管理得不錯”。
呂松清雖然年紀不大,卻是種稻“老把式”,聽到專家夸贊,笑瞇瞇的他一開腔就“交了底”:“我這1000多畝稻田,種的都是秈米和粳米雜交的新品種,頭季稻后還有一茬再生稻,兩季稻加起來畝產大約600公斤?!?/p>
張建福和水稻所另一位專家姜照偉沿著地壟邊走邊看,不大會兒工夫,轉身朝著呂松清說:“我提兩個建議,一是管理還要精細一些,稻田里雜草有點多,更重要的是,你稻田不能只種一個品種,一旦市場變化或者遇上稻瘟病爆發,麻煩就大了?!?/p>
呂松清眉頭一蹙解釋說:“人工成本太高,這樣的天氣雇人除草,一人一天至少要200塊錢?!币慌缘母=ㄊ∪松鐝d下派干部任鵬飛接茬說:“浦城地勢相對平坦,大機械能派上用場,機械代替人工能省去不少成本?!?/p>
呂松清接專家來,其實心里早就打好了“腹稿”,他向專家“問診”:“明年我打算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一來提升稻米品質,二來也改善一下土壤結構,您還有沒有好辦法?”姜照偉建議:“到11月初,再生稻收割之前,往田里撒上紫云英,也會改善土壤結構?!?/p>
呂松清又問:“現在一畝田刨去各種成本,凈賺400塊左右,利潤不高,怎么提高收益?”張建福說:“現在市場需求多元化,高端優質米、功能米價格那么高,有的一斤幾十塊甚至幾百塊,還是不愁銷路,所以要多樣化品種布局,更要朝著綠色、有機的方向發展?!?/p>
這時,帶隊的福建省院士專家辦調研員馬國標走上前,拍著呂松清肩膀說:“老呂啊,這次我不光請來了水稻育種專家,還有輪作技術、土壤改良技術等方面十多位專家,我看可以給你搞一個‘會診’?!眳嗡汕暹B連稱“好”,引來一片笑聲。
離開前,張建福與呂松清達成“協議”,把他在尤溪縣試驗田里畝產1300公斤的品種,拿到呂松清的稻田試種;馬國標也與呂松清商定,請呂松清參加在縣里舉辦的專家座談會。
露出樸實笑容的呂松清說,“科技下鄉,專家下田,把市場動向講給糧農聽,把科技送到糧農手里,這讓我們種糧更踏實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