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08-10 10:03:08
搬進新房子 致富有路子 ——四川廣元朝天區易地扶貧搬遷記事
“如果不是有統一的施工單位建房,我們哪里修得起房子。”近日,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蒲家鄉羅圈巖村三組的貧困戶何青住上了新房——村上組織搬遷農戶成立業主委員會,通過比選施工單位建房,讓農戶如期住進了新房。
朝天區是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區。這里山地占91%以上,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達75%。2014年底,全區貧困發生率高達13.45%。2016年以來,朝天區實施“菜單式”易地扶貧搬遷,共計劃3年搬遷2676戶。群眾搬進新房子,脫貧過上好日子。
實行四種安置補助方式“住上新房子,交通水電都便利,這是我們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大好事。”兩河口鄉地處高寒山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很差。大溝村四組的羅賢貴、羅賢雙兄弟說起扶貧政策,眉眼間全是喜氣,政府免費在村主干道邊為他們修建了4間磚混新房。
近年來,朝天區結合搬遷戶自身情況和意愿,按照人均住房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戶均自籌資金不超過1萬元的標準,采取分散自建、規模集中、城鎮購房、政府兜底等4種安置補助方式,供搬遷農戶選擇。
和大溝村相比,蒲家鄉羅圈巖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不僅各種基礎設施齊備,還有集益農社、“互聯網+”綜合信息平臺、便民服務代辦站等多種服務功能于一體的公共服務中心,由于周邊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貧困戶在自家門口就可創業和務工。
羅圈巖村二組貧困戶張健明分到嶄新小洋樓,家里各種家具家電一應俱全;樓前的自留小菜園里,綠油油的香蔥、嫩生生的小白菜生機盎然,“扶貧好政策,讓我過上了舒心的日子。”
分類施策開展住房建設
“真要感謝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讓我們這些大山里的人也能像城鎮居民一樣生活。”搬遷戶黃萬興感嘆。去年,他還是宣河鄉紅渠村六組的村民,每次進城看病,都得趕山路,僅路上的時間就要六七個小時。一年后,老黃搬進了朝天區錦繡家園小區,出門走5分鐘就是醫院。
朝天區在分散自建安置方面,勞動力充足的農戶自建;勞動力缺乏的幫建,組織幫扶干部協助建房;而沒有勞動力或外出務工的,經搬遷戶同意,由村委會聘請施工隊實行代建。
集中安置則實行統規統建,如青林鄉場鎮、蒲家鄉羅圈巖村等15個安置點,由搬遷戶選舉業主委員會自主招標比選、自主監管,搬遷群眾交付自籌資金后就可入住;對有勞動力、資金不足的實行統規聯建,如兩河口鄉永平村、麻柳鄉石牌村等7個安置點,由搬遷戶按照統一規劃,聯戶建房,降低建房成本;對喜歡獨門獨院的實行統規自建,如宣河鄉紅梁村、臨溪鄉桃樹村等6個安置點,搬遷戶按照統一規劃,在指定的地方自主建房。
根據群眾意愿和產業發展情況,區里為群眾搭建城區和中心集鎮兩個購房平臺。在鑫地源、明月水岸、羊木水香等10個樓盤,精心挑選2—6人戶型房源600余套,組織群眾現場看房、選房。
因地制宜規劃產業發展
“搬遷是手段,致富是目的。”易地扶貧搬遷不僅要讓貧困戶搬得出來,還要讓貧困戶搬遷后能致富、會增收。為此,朝天區大力發展生態養殖、現代服務、鄉村旅游“三大產業”,為貧困戶量身制定了產業發展“菜單”。
近年來,朝天區支持搬遷貧困戶發展農業特色產業,鼓勵貧困戶成立或加入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村合作組織,并依托旅游景區、鄉村旅游環線和新村產業示范園,引導農民發展特色種植、高效養殖、休閑農業等,帶動1000余戶貧困群眾連片發展農業特色產業12萬畝,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全區1200余名搬遷貧困群眾實現就近就地就業,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時,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社會化服務為支撐,推廣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大力促進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搬遷貧困戶建立利益兜底、收入分成、入股分紅、二次返利等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馬興成 張玉偉
馬興成 張玉偉
馬興成 張玉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