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天山網(wǎng)原創(chuàng)
2018-08-16 21:36:08
王延明老人講述著他的種樹故事。
天山網(wǎng)訊(記者趙敏 楊運鵬攝影報道)白發(fā)斑駁、背部微駝、眼神堅毅……這是記者見到王延明的第一印象。
在克拉瑪依,王延明是個響當當?shù)拿帧S伤皇纸ㄔO的“延明園”是克拉瑪依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會有不少孩子走進“延明園”,聽他講述植樹護綠的故事。
用33年時間將白堿灘“染綠”
白堿灘,顧名思義是一片白茫茫的堿地,距離克拉瑪依市有40分鐘車程。“33年前白堿灘環(huán)境還很惡劣,如今這里已綠樹成蔭。”8月15日,王延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今年87歲的王延明,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廠原黨委書記。他于1976年來到采油二廠,1986年退居二線,專門做綠化。33年時間,他將白堿灘“染綠”。
王延明深知,環(huán)境惡劣的地方,留不住人,更不要提發(fā)展。
1976年,王延明出任采油二廠廠長,半年后,出任黨委書記。“我在二廠工作了十多年,那時候大家的工作重點是抓生產(chǎn),但是廠區(qū)很荒涼,一棵樹都沒有,一個飯館都沒有,職工們要改善伙食就得去克拉瑪依。”王延明回憶道。
眼瞅著職工一個接一個地離開,王延明坐不住了,他向領導打了兩次報告,決心開始搞綠化。
“從明天起,這里的綠化就交給我了,我要讓白堿灘變成綠洲。”王延明當時對自己說。
1985年4月13日,采油二廠成立了綠化工作委員會,王延明擔任主任。不久,一支由40余名職工和家屬組成的綠化隊伍就成立了,大伙一起開始琢磨著怎么種樹。
鹽堿地如何種樹?水不夠怎么辦?……隨著問題不斷涌現(xiàn),王延明想了一個又一個的辦法。
“那時我借了兩臺推土機,推出一個大蓄水池,用汽車輪胎和鋼板固定起來,把電廠凈化水廠排放的水儲存了起來,解決了綠化用水的問題。”王延明回憶說。
到1993年王延明退休之前,二廠里已經(jīng)載滿了樹,他將綠化工作慢慢從采油二廠蔓延到了白堿灘地區(qū)的幼兒園等公共設施里,修假山、建亭子、砌荷花池,建噴泉公園、動物園、植物園……
轉(zhuǎn)眼30多年過去了,園內(nèi)100畝土地上也種出了3萬多棵樹木,外圍3000多棵老榆樹和楊樹成為防風林,里面有杏樹、李子樹、蘋果樹、海棠果樹、葡萄樹、銀杏樹等樹木,綠蔭成片。
采油二廠職工為表達對王延明的崇敬和感激,將這片園林命名為“延明園”。
保護好這片園林是他最大心愿
曾經(jīng)的垃圾場披上了綠裝,楊樹和榆樹組成防風林,三千多棵李子樹開花結(jié)果,原先浮塵彌漫的荒灘,眼下成了廠區(qū)居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早已退休的王延明也依然每天要到園子里轉(zhuǎn)一轉(zhuǎn),即使已有87歲高齡,澆水、鋤草這些活兒,他依然能干就干。
2003年,王延明在克拉瑪依市中心城區(qū)買了套房子,想讓老伴和孩子一起住,享享福。但因為自己放心不下這些樹,老伴又放心不下他的身體,兩位老人一直沒住過那套房子。
為了照顧好樹,兩位老人住在距離園子一公里的地方,30多年幾乎沒離開過這個園子。
2017年,王延明的老伴去世。“因為我身體不好,老伴總是叮囑我按時吃藥,久而久之她也加入到綠化當中。”說起老伴,王延明情緒顯得有些低落。
王哲民是王延明的二兒子,閑暇時他會幫著父親一起照看園子。“這片園子是父親親手耕耘出來的,是留給后人的綠色財富,這里面蘊含著父輩深沉的愛,我會把這份愛講給我的兒子、我的孫子,讓他們把這份愛傳承下去。”王哲民說。
王延明30多年持之以恒為克拉瑪依植樹披綠,感染了一大批克拉瑪依人,如今義務植樹已成為克拉瑪依市民每年春天的常規(guī)活動。這讓王延明很是欣慰,但在欣慰的同時他又有些擔憂。“我已經(jīng)87歲了,現(xiàn)在園內(nèi)工人也陸續(xù)退休,我怕我不在了,這些樹沒人照顧。”他說。
“我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相關(guān)單位接管這片園子,有專人細心照顧這些樹,這樣我也就安心了。”王延明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