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18-09-25 06:00:09
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將改革進行到底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領域改革成果述評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改革觀察】
40年改革開放快速發展,中國經濟巨輪正駛向更加開闊和深邃的海域。一路前行,既有“潮平兩岸闊”的壯美航道,也將面臨急流險灘和暗礁的挑戰。
惟改革者勝,惟創新者強。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壯闊畫卷正在中國大地鋪展開來。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輪改革大潮涌起。改不改?往哪改?為誰改?怎么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鳳凰涅槃的決心,將改革進行到底。
往哪改:重大戰略判斷堅定改革的決心和方向
2012年12月,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后首赴地方考察,第一站來到廣東深圳前海。在這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判斷“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呼吁全黨上下“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如今的前海,曾經荒涼的灘涂上現代化新城已拔地而起,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勾畫出迷人天際線。一年一個樣,平均3天推出一項制度創新,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累計推出3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
“環顧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像當今中國這樣,以一種說到做到、只爭朝夕的方式推進改革。”新加坡《聯合早報》對于中國的改革進行了這樣的評價。
前海的巨變是海外媒體評論的一個最生動的注解。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大膽試、勇敢闖、自主改,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和系統集成,形成了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事中事后監管、金融開放創新、法治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等6大板塊為核心的制度創新“前海模式”。制度創新激發市場創新活力,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注冊企業增加值持續在千億能級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圍繞改革總目標謀篇布局,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運籌帷幄,駕馭和引領全面深化改革的航程。全面深化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匯聚起發展新動能。
“隨著改革不斷推進,對利益關系的觸及將越來越深……”在中央深改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道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將面對的壓力和挑戰。
問題千頭萬緒、矛盾錯綜復雜,進入攻堅期、深水區,改革之敏感、復雜、艱巨程度前所未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經濟開啟新的時代,黨的十九大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新要求。
對于“往哪改”,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在方向問題上,我們頭腦必須十分清醒,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分析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準確把握中國基本國情基礎上,作出中國經濟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經濟體制改革著眼適應新常態,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頂層設計基本完成,金融改革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簡政放權成效顯著。
結構性改革是世界性的難題,中國的實踐給世界提供了成功的改革樣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破除無效供給,處置“僵尸企業”,用市場化、法制化手段推動化解過剩產能。
數據顯示,在前幾年鋼鐵、煤炭、電力去產能的基礎上,今年1至7月,全國退出煤炭產能8000萬噸左右,完成全年任務1.5億噸的50%以上;壓減粗鋼產能2470萬噸,完成全年任務3000萬噸的80%以上,去產能推動相關行業產能利用率明顯提升,供求關系顯著改善,企業效率持續向好。上半年,鋼鐵、煤炭、電力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率分別增長93.4%、18.4%和28.1%。
為誰改:人民至上的理念書寫改革發展新篇章
2014年11月17日,109枚廢棄封存的公章進入國家博物館,這些公章成為政府簡政放權的生動見證。
“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奇葩證明”……人民群眾詬病的問題正是改革的利刃能指。
“為誰改”的答案非常清晰,黨中央始終把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作為衡量改革的重要標準。
人民群眾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只要有利于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就堅決地破、堅決地改。經濟體制改革整體推進、重點突破,激發發展動力活力的作用逐步顯現。
“種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良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2013年以來堅持把這項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持續推進。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國務院就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項行政審批等事項,有人甚至用“風暴”來形容這場改革的強度。
世界銀行發布的《2017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營商環境便利度全球排名躍升至第78位,提高了18個位次。
一個實實在在的減稅負、降成本舉措,既解決一時之弊,更利于長遠發展,激發出強勁的市場活力和經濟內生動力,有效調動了社會投資積極性,增加了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放管服”改革對穩增長保就業發揮了關鍵支撐作用。圍繞企業創業辦事的難點和痛點,通過大幅削減行政審批事項、企業投資核準項目,徹底終結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面改革商事制度;同時大幅減稅降費,由點到面推開營改增,5年間,營改增累計減輕企業稅負1.7萬億元,引領了當前世界性減稅趨勢。
“放管服”改革加快了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5年多來,各類市場主體數量增加近80%,目前已經超過1億戶,市場主體增多且日益活躍,有力支撐了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城鎮新增就業6600萬人以上,每年都超過1300萬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超過經濟增速。2012年至2017年,精準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易地扶貧搬遷83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黨的十八大前的10.2%下降到3.1%。我國已織就當今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社會養老保險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棚戶區住房改造2600多萬套,農村危房改造1700多萬戶,上億人喜遷新居。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從“單獨兩孩”到“全面兩孩”,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幸福地有了二寶;以前丟一次身份證要往返兩千公里回家辦,現在在北京也能給外地來的孩子辦身份證了……在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中,“人民”始終是最核心的關鍵詞。
怎么改:務實戒虛強化落實將改革紅利充分釋放
改革是最大動力,也是最大紅利。上海全面盤點“營改增”試點改革的5年紅利,不僅企業直接減負1500多億元,還在助力服務業發展、拉動就業創業、催生新模式新業態等方面產生了顯著“外溢效應”。
當下,國有企業改革有序展開,放開電力、石油、天然氣、鹽業等行業競爭性環節和公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市場準入,民間資本有望進入更多領域,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不斷完善;開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試點,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制定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意見,推動建立公開透明平等的市場規則;利率匯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推動新型城鎮化體制創新、戶籍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促進城鄉、區域間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我國發展面臨的許多突出矛盾和問題一一破題。但是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回首過去,依靠改革解決了發展中的一系列問題;面對未來,破解發展面臨的難題還要靠改革。
全球經濟貿易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國際競爭日趨激烈,這很大程度上是營商環境的競爭。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經濟,要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必須對標國際、在優化營商環境上取得更大進步。改革正是破解發展環境中各種“痛點”“堵點”的利器。
“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迅速升溫,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嚴重沖擊正在復蘇的世界經濟。中國應對挑戰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外部壓力轉化為推動改革開放的動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
“開弓沒有回頭箭”,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立足問題導向,破除利益藩籬等頑障痼疾;立足配套協同推進,提高改革整體效益;立足增進群眾獲得感擴大改革受益面,推動各領域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
黨中央堅持把抓落實作為改革工作的重點,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各項改革相繼落地、漸次開花。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時反復強調“落實”。改革重在落實,也難在落實,要在務實戒虛上下功夫,把更多精力放在解決一個一個實際問題上來。
全面深化改革永遠在路上,決不能有“差不多”“歇歇腳”的松懈思想。
(本報記者 張翼)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