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18-10-25 14:06:10
識別高仿論文 捍衛學術誠信 開放科學計劃 阻擊“404”女主
10月24日,一篇題為《青年長江學者與她“404”的論文》的文章廣為流傳,文中陳述的事實令人愕然: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梁瑩將其發表過的中文文獻全部刪除,其中甚至包括她的碩博士論文。據《中國青年報》調查,大量被刪論文涉及抄襲、一稿多投,作者此舉或是為了抹掉“黑歷史”。
作為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論文抄襲不僅是科研人員學術生涯的污點,也會讓一本雜志的聲譽受損。如何識別高仿論文,除了常用的論文查重、專家審稿之外,OSID開放科學計劃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方案。
OSID開放科學計劃是面向學術期刊的公益計劃,以OSID碼為入口。OSID碼是Open Science Identity的簡稱,指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每一篇被納入OSID開放科學計劃的論文,都將獲得一個專屬的OSID碼,相當于論文的交互“身份證”。讀者掃描OSID碼,可以獲取包括作者對論文的語音介紹、作者與讀者的交互問答、論文研究中開放科學數據與內容等多種相關內容。
據計劃發起方、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武漢)重點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陳曉峰介紹,開放科學計劃的最大價值就是促進我國學術科研誠信建設,確保真期刊、真文章、真作者和真研究,“只有經過審核的真期刊才能加入計劃,靠賣版面為生的‘克隆刊’被拒之門外;一文一碼,抄襲、改改另發的文章無法加碼;要求作者語音介紹對文章的學術貢獻,一定程度上擋住掛名作者;真研究才能提供相關材料,讓學術研究可重復,同時震懾學術造假”。
經過發展實踐,陳曉峰表示開放科學計劃會逐步形成“學術誠信材料提交規范”,根據各學科領域的特點,要求作者提交各種類型的學術證明材料,如文中圖表的原始數據、受篇幅限制而省略的詳細論證步驟、使用的科研材料等。作者提交得越全面,文章的“揭示度”越高,相應的,文章會有更強的學術信用背書。為了鼓勵作者,期刊也會提供快速審稿、多渠道宣傳等服務。“OSID系統面向學術期刊免費使用,是期刊提升科研誠信水平,加強期刊創新能力的有效工具。”陳曉峰說。
據《計算機工程》執行主編曾憲榮分析,按照中國知網的論文下載統計數據,在《計算機工程》同一時間上傳的網絡首發論文中,含有OSID碼的文章平均下載次數在400次以上,未含碼時平均下載量150至200次,兩個月時間里,含碼論文下載次數達到未含碼論文的2倍以上。“學術信用更可靠的作者和文章,更容易受到讀者的青睞。更重要的,伴隨加入計劃的期刊越來越多,學術圈會形成正向的追趕效應,敢加入、愿加入本身也成為學術期刊和科研人員實力的一種證明。”陳曉峰說。據他介紹,計劃啟動快1年,已經有400多家學術期刊申請加入,20家中文核心期刊投入使用。
對學術造假的阻擊由來已久,但論文抄襲、移花接木屢禁不絕,只因誘惑實在太大。“從梁瑩事件來看,僅憑借論文數量,她順利進入南大,并在學院和學生的質疑中一路高升,論文的能量可見一斑。”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研究員姚長青表示,“開放科學計劃是阻擊學術造假的新嘗試之一。在規范論文發表、建設學術誠信的過程中,數字技術還能帶來哪些可能,是值得進一步探索的課題。”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4日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