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
2019-02-17 09:03:02
這幾天,一則關于珠穆朗瑪峰的公告照片在網上流傳,根據西藏自治區定日縣珠峰管理局發布的消息,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絨布寺以上核心區域旅游,這意味著游客將無法達到核心區域內的海拔5200米珠峰大本營。
在此之前,珠峰攀登沿線的垃圾問題一直受到關注。根據《西藏日報》在今年1月16日刊登的消息,“2018年以來,自治區組織清理珠峰保護區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噸”,而在海拔5200米以下,定日縣“對珠峰大本營海拔5200米以下區域內垃圾進行了收集、清運和處置,大本營沿線配備了環衛工27人,垃圾箱63個,清運車4輛,投入資金360萬元委托第三方公司負責運營,已收集轉運垃圾約335噸”。
珠峰的垃圾問題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為當地自然條件、路途狀況和生態環境情況較為特殊,不論是攀登者還是管理者,垃圾清運都非易事。不過,在自然條件和路途狀況都較好的其它戶外運動區域,垃圾問題同樣不容小覷。
戶外運動是一項小眾運動,在我國,滲透率遠低于歐美國家,但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別是交通設施的便利化,越來越多國人參與戶外互動,爬山、徒步、露營等戶外運動的參與者增加,一些地方也將吸引戶外運動愛好者前來旅游,作為一個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
但是,垃圾問題也由此產生。徒步時,用鏡頭可以拍下遠山美景,但千萬不要拍攝蜿蜒的路面,因為路旁的樹枝上,塑料袋正迎風飄揚,腳邊的碎石下,各類包裝紙、衛生紙隨意丟棄,當然,不要用手亂碰潮濕的泥土,那可能是前人的排泄物。
必須意識到,一些戶外運動參與者,尚未形成環保意識。另外,在戶外運動中,運動人憑借自身體力背負生活和補給用品,負重較大,體力消耗也很大,產生的垃圾大多是包括食品、飲料包裝袋在內的生活垃圾,但是,在已經被硬化處理、設有官方路標、并非“野山”的徒步線路上,走十幾公里看不到一處廁所、一個垃圾桶卻是常見之事。在野外,很多生活和飲食用品在啟用后,是很難按照原有攜帶方式繼續攜帶的,當你在寒風中,手暴露在外,拎著油膩的自熱食品包裝口袋,走上10多公里甚至更遠,去尋找一個不知道存不存在的垃圾桶時,個中滋味不言而喻。食物殘渣、糞便等尚可以通過自然降解,塑料袋要多少年才能降解呢?
事實上,對于戶外運動沿線的管理者而言,也有自己的苦衷之處,設個垃圾桶或許并不難,真正難的是,如何日常派人來清運?畢竟,戶外運動者偏好的地方,大多遠離居民點和交通節點,更為關鍵的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覆蓋相對薄弱,舉個例子,一個供電、供水、排污、化糞設施覆蓋不到的地方,公共廁所就算建起來,和“天地廁所”也沒有太多區別。
換言之,戶外運動的拓展,其實讓城市運動者及其攜帶的物資走進了偏遠山鄉,無法清運的垃圾,也是城市消費生活方式和鄉村基礎設施不足發生矛盾后的產物之一。要知道,大部分戶外運動區域并非完全的“無人區”,運動者大多是沿縣道、鄉道和村道行走。戶外運動者需要的是公廁和垃圾桶,其實,鄉村居民同樣也需要,更想讓公廁和垃圾桶能夠運轉起來,就需要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系統,并最終以此改變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