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9-07-05 05:17:07
農村產業融合有潛力現活力(經濟發展亮點多韌性足)
1—5月,我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營收5.9萬億元
核心閱讀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已成新趨勢,推動了農村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利益鏈的重構,給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動能。
農村產業融合,融出了新氣質,農產品加工業穩步推進,鄉土特色產業快速發展;融出了新業態,延伸型農業、體驗型農業、智慧型農業等都令人大開眼界;融出了新范式,農村活力顯著增強。
農村產業融合正深刻地改變著中國鄉村,為廣大農村發展帶來無限的潛力和機遇。
村東村西有溪水蜿蜒,遠處黛山于霧中靜默。一場夏雨,浙江省象山縣墻頭鎮溪里方村就更像一幅山水畫。溪里方村是江南古村落,先后獲評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寧波市最潔美村莊,如今正在打造多元鄉村旅游業態,嶺南的、塞北的,不同口音的外地客人紛至沓來……
村民伊家定不種莊稼種盆景,承包地里栽的是苗木盆景,滿院子都是盆景。老伊說:“游客喜歡這里的盆景,先看實物,然后網上訂購。去年我4畝多地的盆景收入有18萬元,今年預計還要超過這個數!”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跨界配置農業與現代產業要素,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重構供應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經營方式,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正成為新趨勢。目前,我國鄉村特色產業品牌達10萬余個,規模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達7.9萬家。1—5月,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為5.9萬億元,同比增長4%。
農村產業融合新氣質——
離農業最近,聯農民最緊,農業競爭力明顯提高
如果說農村一二三產業過去相對獨立,那么,現在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街口進街源,只見高山不見田,蓑衣當被蓋,辣椒當咸鹽。”安徽省歙縣璜田鄉蜈蚣嶺村地處皖南山區腹地,峭壁嶙峋,林深似海,67歲的村民胡繼高告訴記者,這里的祖祖輩輩生活艱辛。
放眼望去,溝壑縱橫,種糧肯定不靈,于是蜈蚣嶺村選擇種茶。村民收入有了,但還比較低,因為茶品一般,在市場也沒有太大的名氣。直到引入山外的城市資本,蜈蚣嶺村的茶山才煥發了青春。
茶葉品種改良了,不做綠茶做白茶。安徽黃山市母樹白茶有限公司和村民一起,在這里建起了蜈蚣嶺白茶專業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建起了600多畝精品白茶基地。公司和茶農通過合作社利益聯結、利益共享,去年村里茶農年收入接近百萬元。
蜈蚣嶺村的變遷說明這樣一個樸素的道理: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離農民最近,聯農民最緊。風起云涌的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了融合新氣質。
農產品加工業穩步推進。今年以來,已經有4.9萬個農戶和52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儲藏保鮮、凈化烘干、分級包裝等設施,商品價值大幅提升。
鄉土特色產業快速發展。1—5月,全國形成“一村一品”示范村鎮2400個,推進整村開發、一村帶多村、多村連成片,形成了又一批特色鮮明的小宗類、多樣化鄉土產業。
產業扶貧往深里做、往細里做。1—5月,全國支持貧困戶推進農產品初加工,累計減損增收約20億元。在貧困地區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4萬家、農民合作社61萬個。
“融合發展,推動了農村產業四鏈重構,給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動能。”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這樣評價。
產業鏈延伸,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連前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和生產體系不斷完善。價值鏈提升,從各個環節層層提升農業價值,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供應鏈重構,在“三二一”或“三一二”多種融合中增強供給側適應性,引領一產按照市場消費需求組織生產。利益鏈固穩,農民不再只是原料的供應者,而是后續產業的參與者、建設者、共享者。
新氣質的產業融合,結出累累碩果。截至2018年底,各類新型經營主體350萬家,其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7萬家。返鄉下鄉創新創業人員累計達到780萬人,其中82%創辦了融合類項目。
農村產業融合新業態——
人在干、云在轉、數在算、面朝屏幕背朝云,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快手上的“愛笑的雪莉吖”,是1998年出生的袁桂花。這個來自貴州天柱縣鳳城鎮雷寨村的農村姑娘,天天忙著在“云端”銷售自家做的霉豆腐等特色農產品。由此,袁桂花一家的年收入從3萬元變成20萬元,雷寨村的秀美風光也在網上走紅。
人在干、云在轉、數在算、面朝屏幕背朝云,新主體的大量涌入、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新功能的持續拓展,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縱向延伸、橫向拓展。不斷推進的“農業+”態勢,正在促進鄉村融合姹紫嫣紅。
“依靠創新,培育多元化主體,已經成為鄉村產業的豐富業態。”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說,鄉村業態呈現要素跨界配置、產業跨界重組、主體跨界聯合的態勢,引領鄉村產業發展方式變革,把全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
“農業+”多業態融合更加豐富。“農業+”加工流通,形成延伸型農業;“農業+”教育、康養等產業,形成體驗型農業;“農業+”信息產業,形成智慧型農業……目前,各地已經推廣多樣化融合發展模式,推進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業集中,培育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區域產業融合集群。
業態機制更加多元。企業與各類經營主體建立了多種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將產業鏈各主體打造成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命運與共的聯合體。初步測算,產業融合使農戶經營收入增加了67%,采取訂單方式帶動農戶的占55%。
業態生命力更加旺盛。目前我國鄉村特色產業打造了一批“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的品牌。去年,我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4.9萬億元。鄉村休閑旅游營業收入達8000多億元,接待游客達30億人次。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1.3萬億元。
曾衍德表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云”,極大地改變了農村業態,給現代農業注入了澎湃的活力。今年前4月,農村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30%,支撐農村網絡零售額接近5000億元,農民上網總數達到2.22億人。
多種多樣的農村產業融合新業態,給農民收入增長帶來了新機會、新動能。今年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600元,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高于GDP增速0.5個百分點,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1個百分點。
農村產業融合新范式——
離城不近不遠,房子不高不低,日子不緊不慢,農村活力顯著增強
“家里以前種6畝地,一年到頭整天在地里忙,也掙不了幾個錢。現在把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每年土地租金就有6000多元。還能騰出時間在附近的寵物食品公司打工,日子越過越好!”河北省南和縣閆里鄉閆里村村民劉清波說。
在這里,一產以糧食為基礎,二產有面粉、掛面加工,采用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生產方式,加強食品加工專用化原料基地建設,通過基地實現農業融合,三產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健全電商平臺,小劉一家在農業三產融合中越干越歡實。
一定意義上講,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繼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農業產業化之后農民的“第四次創造”,深刻地改變著中國鄉村。
促進產鎮融合。做大融合聚集點,開展適度規模經營,實現綠色種養生產基地化、基地規模化、規模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產業融合化。今年我國將在全國建設298個農業產業強鎮,組織實施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產業促進項目。
搭建產業融合平臺。繁榮融合延伸點,發展綠色加工和休閑旅游,縱向延長產業鏈條,橫向拓展產業功能,使得農村融合主體大量涌現。目前,全國建設農產品加工園1600個,創建農村產業融合先導區153個、農業產業強鎮254個。
推進創新創業。做亮融合品牌閃光點,創響一批質量過硬、信譽可靠的融合品牌;發展綠色循環農業,促進糧經飼、農牧漁、產加銷、農文旅、一二三產業在更大范圍的循環融合。截至2018年底,“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等本鄉創新創業人員達3100多萬。
推進農村產業融合新范式,需要不斷加強制度供給。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說,要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強化人才和科技支撐,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支持貧困地區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多渠道農村產業融合服務。
“山清水秀人也秀,鳥語花香飯亦香。”農村產業融合加快發展,農村活力顯著增強。臨別,伊家定還在不住地念著農村產業融合的好:“農業有了文化說頭,有了休閑玩頭,有了景觀看頭。”
農業與文化、教育、旅游、康養、餐飲等產業融合,催生創意農業、教育農園、消費體驗、民宿服務、康養農業,農民不但賣產品,還在賣農村體驗、賣生產過程……農村產業融合創造無限,潛力無限,機會無限。
高云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