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19-07-26 14:10:07
7月20日晌午過后,河北省淶源縣下老芳村熱鬧了起來。村民們圍著村委會前小廣場上的幾張桌子說著、笑著,喜悅溢于言表。由華夏幸福援建的113套新房已交付完畢,村民們抓鬮分房后,正在排隊領取新房的鑰匙。
在淶源縣城西北方向,金家井鄉十八盤村的村民正遠眺著山上的光伏電站,掰著手、算著收入,下一批光伏并網分紅即將發放,為貧困群眾增加了一份穩定的“陽光收入”。
到2019年年底,淶源縣將接受國家脫貧驗收,向全縣百姓交出一份“成績單”,貧困群眾生活的變化則是對扶貧開發成效的現實寫照。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了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從東北的雪路柴扉到南方的小橋流水,從西北的窯洞暖炕到西南的木屋竹樓,一場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壯闊藍圖徐徐展開。
走進新時代,如何鞏固前期扶貧成果,做到穩定脫貧不返貧?怎樣調動各界力量,引導社會扶貧重心下沉?近日,記者走進了淶源縣,挖掘淶源脫貧開發的經驗,社會化扶貧在當地的實踐。
從“新房”到“新家”
對“驢友”而言,淶源縣的空中草原再熟悉不過了,那里碧空如洗,白云似絮,碧浪涌動,花海斗艷。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山坡上有個叫十八盤的村子。由于太過貧窮,開車路過這里的人都是在遠處看看這些土房子,而不會停車駐足。
十八盤村舊貌換新顏,村民們住進了整潔明亮的新房。
在2018年的夏天,有一隊自駕游車隊被鞭炮聲和一片新房所吸引,終于有人踩了一腳“剎車”,車隊緩緩停了下來。
眼前的這片新房,有的是二層小樓、有的是獨門小院,這里距空中草原僅有不足幾公里的路程。“這是什么樓盤?賣多少錢?”有好奇的人向身著工服的工作人員打聽。
“這里叫十八盤。房子不是賣的,是村民的新房。”游客的提問一時讓工作人員愣了下,隨后欣慰的笑著說,房子剛分下來,有些村民們挑選了好日子,正在搬家,放些鞭炮圖個喜慶。
如今,再走進村里,街道整潔房屋敞亮、孩子們在小廣場上嬉戲、大樹下乘涼老人褶皺臉龐上洋溢著笑容,這一切都在傾訴著村里生活的變化。“沒想到還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以前只見過土房、石房,誰見過鋼筋的啊。”見有人來問新房的事,一位80多歲的老大娘知足的說著。
村長范陳飛30歲出頭,參與了從規劃到拆遷再到搬新家的全過程。他說,新房由華夏幸福無償援建,村民按照每人25平米的標準分配,二層小樓的是5口人的,平房分4口人、2口人還有不少1口人的。其中一口人25平米的房型也有不少,這也說明村里孤老的情況還是有不少。
在村口的劉海林家,有一棟兩層的小樓、整潔的小院。一見到有客人來了,劉大姐熱情的招呼大家,介紹起了自家的民宿旅館。村里向劉海林這樣的家庭有幾戶,他們收拾出幾間房間依托空中草原做起了民宿生意。
“外出打工居無定所,對家人的掛念也都是靠打電話。以前我們也想接待游客,但房子又黑又破,怎么會有人來呢?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掙錢了,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新房子更給了我們家的意義和親情的溫度。”她說。
十八盤村的今天,正是下老芳村盼望的明天。據華夏幸福淶源項目負責人賀炎介紹說,2019年6月30日村里的113套新房全部交付完畢。不同于十八盤村的原地建房,下老芳村是易地扶貧搬遷,最初老百姓的顧慮很多,不用花錢能住上新房最初大家都不信,拿出圖紙也沒人去看,看了也看不懂。
“村支書和村長安排每家出1個代表,我們用了3輛大車,載著他們到十八盤村去參觀,看見了樣板間的實物展示,村民們看見了希望,再做工作就順暢了。”賀炎說。
淶源縣縣委常委、統戰部長張香艷介紹說,在2017年12月,淶源縣與華夏幸福簽訂了對口幫扶框架協議,借助社會力量對最迫切的住房安全保障問題,開展了整村搬遷安置和危舊房改造。在2018年,華夏幸福無償援建完成了2個幸福新村建設,新建房屋292套;完成四類人員C、D級危房改造966戶;建設通車一條6.8公里的幸福公路,便利5個貧困村2000余名村民出行。2019年,還有3個幸福新村將竣工交付,另有95戶危房改造也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表示,華夏幸福是一家河北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要飲水思源,回報社會。“我們要發揮整體優勢,不僅讓全縣的貧困人口住上好房子,還要能夠有一個穩定的收入。”
如何穩定脫貧不返貧,發展產業覆蓋貧困群眾,是淶源縣關注的重點問題。以產業興城為優勢的華夏幸福,在這方面也給縣里帶來了新思路。
從光伏發電到荒山生“金”
曾經“栽樹不結果、種地不打糧”的荒坡,現在成了十八盤村貧困戶張玉奎每天都會遠遠眺望的地方。“風不扶我,雨不扶我,產業扶我;地下沒有,地上沒有,陽光里有。”一副對聯,寫出村民對光伏項目的期望。
村民指著遠處的南坡底光伏扶貧電站給記者看,言語間透著高興勁兒。
張玉奎今年60多歲,與80多歲的老父親一起生活。年初剛做了股骨頭手術,讓臥床5年的他能夠下地活動了。“感謝黨,感謝政府!要沒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哪能看病這么方便,大病保險又給報銷了一定比例。”說起山坡上的那些“藍板板”,張玉奎掰著手指數著說,每個月給我父親300元、發給我40元,一年加起來就是大致4000元。
如今的興奮,在當初也存在不理解。“我沒有出一分錢,這發電機器建好了算誰的?”“發電多少怎么查,離著村里這么遠?”“藍板板曬太陽就能掙錢?”這些想法最初在村民間很普遍。
萬事開頭難,做不做的了,群眾說了算。賀炎說,為了打消村民的顧慮,項目組的同事通過入戶摸底調查,普及光伏扶貧政策;廣泛征求貧困戶意見,幫助算好經濟賬。為了科學選址,給生態保護和旅游開發留下發展空間,工作人員翻越了200多座山頭,選擇適宜的荒坡修建電站,有的人一個多月下來穿壞了兩雙鞋。
“2018年,新建村級光伏扶貧電站21個,總裝機容量42.3兆瓦,覆蓋全縣貧困村106個、貧困群眾7200余戶、貧困人口1.5萬余人。”賀炎介紹,目前21個光伏扶貧電站全部并網發電,保證了所覆蓋的貧困戶每年穩定增收3200元以上,為全縣脫貧出列創造了條件。
淶源縣發改局局長徐永飛表示,光伏扶貧對于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幫扶作用很明顯。并網發電后產生的資金通過電力部門,款項轉移城投公司對接縣財政賬戶,并制定了專門的光伏扶貧管理辦法。
“通過全縣統籌,我們將光伏扶貧產業的收入,對貧困村的貧困人口、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村集體收入進行貼補,同時還要顧及非貧困村的貧困人口。”徐永飛認為,光伏產業經濟價值周期長,對產業穩健扶貧的意義大。
從“摘窮帽”到擺脫“思想上的貧困”
在金家井鄉十八盤村村口的墻上,寫著一行紅色大字--“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這一幕被鄉長藺保富拍照了下來,用做了微信頭像,談起十八盤村這一年多的變化,藺保富有太多的感受和話說。
“十八盤,聽名字就知道是個盤在深山里的村。老百姓窮怕了,也窮習慣了,除了種地別的也不敢想。”“自從搬了新房后,村民的思想也活分起來了,有些村民養馬靠空中草原做旅游,還有人收拾出了房間搞民俗、農家樂,更有光棍和懶漢勤快起來了想取個媳婦。”藺保富說,這是早些年住在灰突突的土房子里,大家想也不敢想的。
通過基礎設施改善,村民們在思想上對幸福生活有了進一步追求。
村長范陳飛說,前些年村里的衛生盡管屢次強調,但大家伙的積極性不高。現在不用村里喇叭再廣播了,村民們自覺維護起了周邊環境。“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正成為十八盤村的現實寫照。”
不僅是村民們的思想上有了改變,村干部的意識也在發生變化。上莊鄉是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的出生地,在十里八鄉也是出了名的貧窮。這幾天,鄉委書記徐光耀正在下老芳村忙著新房的分配和光伏扶貧資金的發放。
“早些年,村干部在發展上是有工作思路和想法的,但村集體收入幾乎為零,村里的公益崗位做了也發不出錢,多半是先欠著村民。現在通過光伏扶貧產業,村集體經濟有了一定量的資金收入,這是0到1的突破。”徐光耀說,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干實事,村干部進一步在村民中形成了威信,促進了鄉村治理的良性發展。
他指著前方一口正在挖的水井說:“在前些年村里想挖口井、鋪水管如果占到了村民的地,很難做工作。但現在村民看到了村里的變化,以往難做的工作現在不難了。”
徐光耀說,到2019年年底,鄉里將迎接國檢脫貧驗收,當貧困戶個體脫貧后,如何攥指成拳加強鄉村的整體振興發展,是亟待思考的話題。“下一步,鄉里將進一步開發牧童灣旅游項目,我們最大的優勢是青山綠水;在鄉村拿出專項資金做‘好媳婦’、‘孝老敬親’、‘文明家庭’等評選,掛紅花、給獎金,凝聚鄉村自治的合力。”
對此,華夏幸福淶源項目負責人賀炎說,在2020年前,項目組也制定了鞏固前期扶貧成效,“完成產業興城、做好淶源扶貧”的計劃。“最不怕困難,最能夠堅持,是華夏幸福在2017年尋找幫扶對象啃‘硬骨頭’的初心;在扶貧成效上,‘好、好、非常好’是工作永遠在路上的追求。”他說。
淶源縣的脫貧實踐是廣袤鄉土大地上的一個縮影,助力淶源整縣脫貧的華夏幸福是社會化扶貧大格局中的一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必將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全國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第一個百年目標就在眼前,中華民族必將在復興偉業上書寫新篇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