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sm极度另类视频,日本三级韩国三级欧美三级,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全部

糧食增產“全國第一”的背后——吉林加快推進現代農業見聞

來源:新華網

作者:

2019-12-23 17:30:12

新華社長春12月23日電 題:糧食增產“全國第一”的背后——吉林加快推進現代農業見聞

新華社記者薛欽峰

記者從吉林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2019年吉林省秋糧總產量達到775.6億斤,同比增加49億斤,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9年全國糧食生產數據,凈增加量居全國第一。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幾年來吉林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科技化水平,擴大保護性耕作范圍,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糧食產量連續七年突破700億斤。

造好田:高標準農田告別靠天吃飯

廣闊的黃金玉米帶上,已是白茫茫一片,黑土地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

在有“天下第一糧倉”之稱的吉林省榆樹市,民悅種植合作社收獲的1000多噸水稻已顆粒歸倉。“今年每公頃產一萬九千斤,又豐收了。”合作社負責人陳禹慶說。

走在合作社的高標準稻田上,稻田四周安裝著地塊物聯網環境監測設備。陳禹慶告訴記者,白雪之下別有洞天。“過去的土埂改造成塑料埂,明渠灌水變地下管網。”

塑料田埂占地面積小,與普通稻田相比,利用率增加了15%左右。“有效耕種面積增加了,農機進出也更方便,水稻生產作業效率、生產質量明顯提高。”陳禹慶說。

除了不需要整修田埂,高標準農田也不必為用水發愁。榆樹市天宇農民種植合作社的淺埋滴灌設施為土地鋪設了一張大“網”。一條條管線連接地頭的機井,就像一根根“毛細血管”,為農作物輸送“能量”。

合作社負責人叢建說,現在土壤水分利用率可達90%以上,肥料利用率達到75%,即便再出現旱情也能實現穩產甚至增產。

“有了這高標準農田,農民不用再靠天吃飯了。”叢建說。據了解,目前吉林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3665萬畝,成為糧食生產增產的堅實保障。

靠科技:省時省力不浪費

在“中國玉米之鄉”吉林省公主嶺市,玉米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好。在萬欣農機專業合作社,各種大型農機、烘干塔一應俱全。今年秋收時,合作社用大型聯合收割機從地里直接將玉米脫粒。

大型籽粒收割機不僅效率高,糧食破損率也低。合作社負責人薛耀輝說,收獲的玉米粒經過烘干更易保存,解決了儲存難的問題,可減少3%的糧食損失,相當于增加了收益。

不少種植大戶開始應用智能化耕種裝備。榆樹市田豐機械種植合作聯合社將兩臺拖拉機進行改造,借助衛星定位、傳感技術等,實現拖拉機無人駕駛進行耕種。

合作社負責人陳卓介紹,拖拉機手的工作時間長,注意力容易不集中,一點小偏差就會影響拖拉機走向,影響播種。但無人駕駛拖拉機,白天黑夜都可以精準翻地。

“把耕作面積、土壤厚度等參數輸入系統,按下啟動鍵,拖拉機就能按照路線開始工作。”除了“無人作業”,現在合作社還通過氣象部門的環境監測站及信息平臺,查看土壤溫濕度等信息,從而掌握最佳耕種時機。

有了智能化的裝備,種地更加精準化,作物長勢、糧食產量的穩定性也更高。近年來,吉林省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裝備應用,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9%,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8.6%。

護土地:保護性耕作滋養黑土地

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蓮花山村十年九旱,被稱為“八百里瀚海”的邊緣。因為單一的種植結構和掠奪式種植,土地退化嚴重。有村民說,種多少虧多少,這片地以后可能長不出莊稼了。但這兩年,這里開始變了。

記者在村里看到,嚴重沙化的土地上覆蓋了一層厚厚的秸稈。這幾年,種植大戶劉喜江流轉了70公頃土地搞起保護性耕作。春耕時免耕播種,施用有機肥,秋收后將玉米秸稈粉碎還田。劉喜江說,這不是為了收糧食,就是為了養地。

經過幾年養地,雖然今年每公頃收獲玉米不到兩萬斤,但和過去比不虧錢了。“保護性耕作能保墑,減少風蝕,提高土地有機質含量,玉米產量越來越高。”劉喜江說。

在吉林省梨樹縣高家村,種植大戶楊青魁采取保護性耕作已有十幾年。楊青魁說,夏天地里蚯蚓可多了,玉米抗災能力強,比過去少施化肥20%,仍能增產10%,效益大幅提高。近幾年楊青魁開始關注綠色種植,“一公頃收了兩萬六千斤,不比普通玉米產量低,市場價格卻比普通玉米高很多。”

現在,梨樹縣已有一半的土地采取了秸稈還田免耕播種技術。今年,吉林省超過1300萬畝土地采取了保護性耕作,有力推動了黑土地的可持續耕作。

[責任編輯:楊凡、路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中國美術的“新時代之聲”——全國美術理論研討會速寫

題 中國美術的“新時代之聲”——全國美術理論研討會速寫。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展以573件作品的宏大陣容,藝術描繪偉大復興...[詳細]
新華網 2019-12-23

青海民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萬

新華社西寧12月23日電(記者張子琪)記者從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了解到,青海民航和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再創新高,相繼突破800萬...[詳細]
新華網 2019-12-23

大連:古籍收藏單位集體“曬寶”

新華社大連12月23日電(記者郭翔)殷墟安陽小屯甲骨文、明萬歷刻本《月露音四卷》、清代《諭行旗務奏議不分卷》……從今年12月21日至明年1...[詳細]
新華網 2019-12-23

“植樹節”擬寫入法律推動植樹造林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胡璐)森林法修訂草案三審稿23日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擬將植樹節寫入法律,大力推動植樹...[詳細]
新華網 2019-12-23

合出實干 合出效率——遼寧鳳城“八會合一”回訪

近日,談到“合并會議”,遼寧省鳳城市招商事務中心主任闞朝東先介紹了自己今年9月的成果,“籌備組織了招商推介活動,忙了足有兩個多月。...[詳細]
新華網 2019-12-23

五問金市

[詳細]
新華社 2019-12-23

尹冰清:不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果

[詳細]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2019-12-23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
<legend id="avguq"></legend>
  • <th id="avguq"></th><sup id="avguq"></sup>
    1. <del id="avguq"></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