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1-06 17:15:01
新華社太原1月6日電 題:把“火種”留在老屋溝村
新華社記者王勁玉
從沒有集體經濟、沒有村部、黨組織軟弱渙散的貧困村,到產業收入近百萬元,文化展演中心、日間照料中心、黨群活動中心等一應俱全的文明村,山西省垣曲縣的貧困村老屋溝村在第一書記范保珠的帶領下,從貧困發生率39.2%到全部脫貧,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后續產業發展動力強勁,脫貧后的老屋溝村有了一個奔小康的“火種”。
村里來了“新住戶”
老屋溝村位于中條山腹地,全村1051口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411人,貧困發生率39.2%。不僅如此,村黨支部被縣委組織部列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村里沒有村部、沒有村級活動場所、沒有村級集體經濟,是個典型的“三無”村、落后村。
2015年7月,老屋溝村來了一位新“住戶”,來自國家稅務總局運城市稅務局的干部范保珠住進了村里,5年來,年過五旬的范保珠以村為家,啃下了老屋溝這塊脫貧“硬骨頭”。
村里沒有村部,范保珠就借住在村民王光輝家。“住了一年半,一到白天就往外邊跑,村里12個村民組他比我還熟,一到晚上就一身泥回來了,不是下地就是入戶,根本不像個干部。”王光輝說。
范保珠來了沒幾天,村里人發現了變化:村口從沒響過的大喇叭開始響了,過去趾高氣揚的村干部經常被批得啞口無言,村干部往村民家里跑得也勤快了。
從范保珠駐村開始,老屋溝村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三會一課”等,規范黨支部各項工作;先后制定學習、議事、談心制度;結合七一、國慶等節日,積極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等,不斷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戰斗力。
“村里的人都不壞,但需要有人來帶,得有人定規矩,范書記用行動定了一套最好的規矩。”老屋溝村黨支部書記陳根木說。
“三無”村成了先進村
農村要想發展,首先要讓農村面貌有實實在在地變化。
經過多方考察,范保珠與教育部門協商,將棄用的校舍改造成新村部,在派出單位運城市稅務局的幫助下,先后建成日間照料中心、黨群活動中心、便民服務中心、文化展演中心、產業孵化中心、標準化衛生室、愛心超市和五保戶幸福小院,接著又完善了健身廣場、籃球場、活動室、圖書室、休息室、廚房、餐廳等配套設施,徹底改變了老屋溝村的面貌。
村里人都不敢相信,一個窮村子能有這樣的變化。“村里多少年沒人照顧的老人、五保戶現在過得比城里人還舒服,附近村子里的人也一個勁地打聽能不能住進來。”村民婁素芳說。
不僅如此,光伏電站、養殖合作社也陸續建起來,并且產生了收益。
范保珠駐村之前,村民主要靠種植小麥、玉米為生,效益低下,村里也沒有成規模的產業。經過長時間的考察,范保珠號召村民種植花椒,第一年,村里就發展了將近1000畝花椒。隨著連年推進,目前全村已栽植花椒1700畝,成了不折不扣的主導產業,老屋溝村也成功脫貧。
2019年,花椒樹開始掛果了。“全村去年有700畝花椒掛果,產值超過100萬元,僅此一項人均可增收1000元,今年可達2000元,等再過兩三年到盛果期后會更多。”范保珠說。
現在的老屋溝村成了“拿獎拿到手軟”的先進村,農民說話也硬氣了,“沒事來我們村轉轉”成了村民的口頭禪。
把“火種”留在老屋溝村
新年第一天,垣曲縣首屆群眾文化年會在老屋溝村開演,村里老少都圍坐在戲臺旁邊觀看演出,幾十年來,這個小山村從來沒有這么熱鬧過。
“農村現在大變樣,農民也是大變樣。現在吃喝不愁、各種保障都有,眼看著日子過得紅火了,大家都有了把日子過得更好的心勁。”范保珠說。
農民的精氣神不一樣了,黨組織的凝聚力也進一步提高。去年8月,老屋溝村與周邊5個村的黨支部合并,設立依亳村黨總支,6個村有五六千人,黨員205個,原老屋溝村黨支部書記周根學被任命為黨總支書記。
村民有了奔頭,薄弱的村集體經濟也要“富裕”。去年,范保珠將部分村民的土地流轉到村里,再協調資金平整土地,又將原來村里的機動田收回,總共集中了300畝,全部栽上了花椒樹。“通過養殖合作社和其他項目,現在村集體每年可收入6萬多元,如果這300畝花椒樹到了盛果期,那超過10萬元跟玩一樣!”范保珠說。
范保珠和扶貧工作隊還專門開辟了一條通往花椒地的路,三輪車可以自由通過,兩邊的地也在等著慢慢平整,相信不久,老屋溝的花椒將會開遍村子。
“兩年、兩年又兩年,我不可能在老屋溝干一輩子,但我可以給他們留下一個致富奔小康的‘火種’,現在村子各個方面都變得越來越好,這也是我們扶貧工作隊的使命。”范保珠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