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0-01-07 15:57:01
經濟日報原標題: 鄉村亮點頻現 振興動能強勁
新年伊始,華北的小麥正分蘗越冬,西南的油菜已現蕾抽薹,東北大地仍一片靜謐,海南瓜菜卻五色斑斕。
一元復始話農桑。2019年,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實現穩中有進。糧食生產創歷史新高,產量達到13277億斤,連續5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農民收入增速繼續高于城鎮居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突破1.5萬元,實際增長6.5%左右??傮w看,鄉村振興扎實推進,為穩定經濟社會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0年的農業農村工作,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重點圍繞保供給、保增收、保小康展開?!鞭r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說。
保供給,就是保障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有效供給,打牢經濟全局的基礎支撐;保增收,就是保障農民增收勢頭不減弱,增速繼續保持“兩個高于”;保小康,就是打贏脫貧攻堅戰,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使廣大農民同步邁入小康社會。
富農惠農譜新曲
2019年,伴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返鄉入鄉創業創新,鄉親們的腰包鼓起來,獲得感顯著增強。
這一年,農村人居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國家發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0億元,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整縣推進工程;財政部安排中央財政70億元資金,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獎補政策。各地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據初步統計,90%的村莊開展清潔行動,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0%,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84%的行政村,近30%的農戶生活污水得到管控。
這一年,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新進展。對承包農戶來說,2019年11月的一項政策依然讓人記憶猶新?!蛾P于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意見》明確了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的政策取向,讓農民吃下“定心丸”,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保障。1月1日起,新的土地管理法正式實施。按照新規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以直接入市,打開了農民財產性收入的大門。
這一年,返鄉入鄉創新創業為鄉村帶來新活力。“70后”不愿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談種地是此前經常能聽到的一句話。隨著效益吸引、政策引導、故土情結,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投身農業,在創業創新中實現價值。據調查,各類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數量已達到850萬人,帶動鄉村就業超過3400萬人;農村返鄉入鄉創新創業覆蓋率達83.6%,即每100個行政村中就有83.6個有返鄉入鄉的創業項目。
質量興農開新篇
過去一年,瞄準綠色強農、科技強農,發力提高農作物農機化率和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我國農業踏上質量興農新征程。
雖是冬閑時節,可江西贛州市定南縣嶺北鎮種糧大戶李金明卻閑不住。他在自家的車庫里清理機具、調試農機,準備對新流轉過來的土地進行平整,完善機耕道和排灌設施。種田15年來,他先后購進了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植保無人機等農用機械,實現了機耕、機插、機防、機收、機烘,將機耕道從家中延伸到了田間地頭。
李金明的故事正是我國農業農機化率提升的體現。2019年,全國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提前一年實現“十三五”目標。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基本實現機械化,農業正在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局面。農業農村部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創新力度,支持6省份開展標準化骨架大棚補貼試點,在26個省份開展39種農機創新產品補貼試點。
綠色強農,讓綠色成為農業的底色。農業農村部發展計劃司司長魏百剛說,2019年三大主糧化肥利用率達39.2%,農藥利用率達39.8%,分別比2015年提高4個百分點和3.2個百分點。全國整建制推進585個畜牧大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實施東北地區秸稈處理和西北地區農膜回收行動,秸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達85%、74%,西北地區農膜回收率近80%。
科技強農,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2019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2%,主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提高到95%以上。育種家選育出西農511等強筋節水小麥、京農科728等籽粒機收玉米等一大批優良品種,加快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良種全覆蓋。
“三農”短板正補齊
今年是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之年,“三農”領域還存在不少短板。韓長賦說,要加快補上農業農村的短板,發揮好“三農”壓艙石作用,穩住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供給,穩住農民收入增長勢頭。
穩定糧食生產是保供給的首要目標。一方面,糧食連年豐收,但糧食生產能力還不穩固,部分地方放松糧食生產的傾向有所抬頭;另一方面,2020年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首次實施限量收購。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說,今年要穩政策穩面積,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加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各省份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都要保持基本穩定,確保谷物面積穩定在14.2億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潘文博說,在保證總量穩定的同時,還要繼續調整優化結構。過去幾年玉米去庫存速度超出預期,今年由于生豬生產恢復和現代畜牧業發展,玉米供求形勢可能進一步趨緊。因此,要鞏固鐮刀彎地區調整成果,以北方農牧交錯帶為重點擴大糧改飼規模,提升優勢產區玉米產能,確保全國玉米面積基本穩定。繼續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加大對大豆高產品種和玉米、大豆間作的推廣支持,穩定種植面積,提高質量品質。
過去,鄉村產業用地問題一直困擾部分新型農業主體。不久前,農業農村部與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文件,明確農業設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將種植養殖的輔助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透露,正在研究制定完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用地政策,用活用好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簡化審批審核程序,通過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于鄉村產業;盤活閑置宅基地和農村住房,探索“點狀供地”等分類靈活供地辦法,滿足鄉村產業發展用地需求。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共部署了21項農村改革任務,有5項要在2020年完成。中央農辦副主任韓俊說,今年要加快推動改革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選擇部分縣市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先行試點,在試點基礎上研究制定延包的具體辦法。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有序開展集體成員身份確認、集體資產折股量化、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等工作。探索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規則、監管制度和增值收益分配機制,解決集體建設用地農村自己用不上、出讓收益“農轉非”問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金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