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0-02-29 07:38:02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無數個平凡的英雄挺身而出——
平日里,他們是你我的朋友、鄰居、同學;
他們是一個個網格員、快遞員、環衛工、志愿者……他們是每天在大街上擦肩而過的普通人。
疫情來襲,他們是逆行者、堅守者、奉獻者。
“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特別是武漢人民和湖北人民識大體顧大局、自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展現了堅忍不拔的頑強斗志。”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千千萬萬個平凡的人,在非常時期挺身而出,用不平凡的付出傳遞希望,匯集起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磅礴力量,點亮戰勝疫情的希望之光。
在武漢市江岸區黃石路漢口大藥房,豐楓把為居民購買的藥掛在身上(2月24日攝)。新華社發(武漢后湖街道供圖)
堅守,他們彰顯一份擔當
24日,立在武漢街頭,身上掛滿藥袋的豐楓感動了無數人。
他是武漢江岸區后湖街道惠民苑社區網格員,為購買居民所需的藥物,和同事從早上5點多就守在藥房門口,12個小時后終于拿齊了近100份藥。
豐楓身上的藥袋子,是病人的希望,也是一個普通網格員的一份擔當。
此時此刻,湖北有17萬名網格員正為隔離在家的居民買菜送藥,跑前忙后。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湖北武漢舉行國務院新聞辦記者見面會,邀請在武漢疫情防控一線的普通工作者講述他們團結奮戰的故事,并回答記者提問。這是外賣騎手吳輝在記者會上(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街道上的行人、車輛少了,但有一群人的身影卻時時出現。
“只要我們還在跑,武漢就不會停下來。”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們,成了城市運行的“擺渡人”。
疫情暴發后,吳輝也感到害怕,他打算不再外出送外賣,從大年三十開始休息。“可是看到前線工作的醫護人員吃泡面,我是不是該做點什么?”他問自己。
吳輝決定春節繼續送外賣。大年初一第一單,就送到了中南醫院呼吸內科。“從那天起,我接到了形形色色的訂單,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被各種各樣的溫暖感動。”吳輝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發到微博,網友粉絲紛紛為他點贊。
在略顯空曠的武漢街頭,還有一群人穿著亮黃色的馬甲值守巡邏。
“今年元月23日凌晨,接到趕赴武漢天河機場執行交通管制的任務,那個時候我們就知道,武漢保衛戰已經打響了。”武漢市公安局硚口區分局局長張曉紅說。
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來自武漢市東西湖區公安分局的民警張錦星(右)與同事劉晨在進方艙前向同事敬禮(2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過去一個月里,武漢市兩萬多名民警承擔了社區封控、治安巡控、醫院守控等任務。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沒有人叫苦叫累,一句“抗擊疫情,用我必勝!”的口號,顯現他們的決心與擔當。
在“主戰場”醫院,除了數以萬計的醫護人員,還有一群人在干著又臟又累又危險的活兒。
江岸環衛集團工作人員在武漢街頭清運社區生活垃圾(2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眼下,在武漢的定點醫院、方艙醫院以及眾多集中隔離點,2200余名環衛工人正在清掃保潔、消毒殺菌、轉運垃圾等。
武漢國博方艙醫院,陳萬和穿戴好防護裝備,背上盛裝25公斤藥水的噴霧器,對方艙醫院49個果皮箱進行消殺;妻子狄會蘭也“全副武裝”,用蘸過消毒液的抹布,擦拭走道桌面、微波爐和飲水機。
6個小時后,汗水浸透了衣背,陳萬和、狄會蘭脫下“戰衣”走出方艙。“方艙室溫23℃,我們穿著防護衣和隔離衣密不透氣,人人都汗流浹背!”47歲的狄會蘭說。
陳萬和、狄會蘭夫婦原為漢陽環衛集團一公司環衛工,平時清掃大馬路。2月9日晚,得知單位組建環衛突擊隊進方艙醫院,夫妻倆雙雙請戰。
無數個人的堅守,無數個人的擔當,夯實了打贏武漢保衛戰的必勝基石。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湖北武漢舉行國務院新聞辦記者見面會,邀請在武漢疫情防控一線的普通工作者講述他們團結奮戰的故事,并回答記者提問。這是武漢市青山區鋼花小學音樂教師華雨辰在記者會上(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奉獻,他們付出一份力量
“我叫華雨辰,我是武漢市青山區鋼花小學的一名音樂教師。我也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武漢90后。”華雨辰這樣介紹自己。
可是,眼下的華雨辰不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她還是司機、測溫員、搬運工、方艙播音員——她是一名志愿者。
“我不是醫生,沒有辦法上前線救助病人。我特別想站出來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就報名成為志愿者。”華雨辰現在每天要工作8個小時。
“我在方艙醫院播音第一天,有位51歲的阿姨過生日,我們放了生日歌,雖然看不到她的表情,但從她身體動作上看,我覺得她挺驚喜的。”華雨辰說。
“雨衣妹妹”劉女士在位于武漢光谷青年城的餐飲門店廚房里分裝盒飯(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還有一位姑娘,一個24歲的川妹子,醫生、護士們叫她“雨衣妹妹”。
“雨衣妹妹”從事餐飲行業,看到許多醫護人員吃不上熱飯,2月3日,她帶著廚師和食材,“逆行”十幾個小時駕車從成都趕到武漢。第二天就開工做飯,免費為武漢的醫護人員送餐。
“雨衣妹妹”每天送400至600份盒飯。剛開始送餐時,沒有防護服,她就穿著雨衣,開著自己的車跑各家醫院。
“要堅持到疫情結束,直到不需要為止。”“雨衣妹妹”說,“等疫情結束,要好好到東湖邊走一走,看看武漢春暖花開。”
此時此刻,在城市急需之處、細微之處,一個又一個“華雨辰”“雨衣妹妹”,改變了平日里的身份,戴上口罩,挺身而出。雖然沒有三頭六臂,但她(他)極盡所能。
“咱們雖然沒錢,但可以出一份勞力啊!”
帶了些干糧,卷了床棉被,戴著口罩,翻越秦嶺,甘肅農民王東林驅車千余公里趕到武漢。剛開始,他想參與雷神山醫院的工程建設,但都是專業施工隊,“擠”不進去。他轉身來到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當起裝卸工。
“全國各地送來了很多愛心物資,我們必須及時送到醫護人員的手里。”淳樸的王東林沒有豪言壯語。他說,看到醫護人員工作生活條件有改善,他就高興,“我想堅持到奪取疫情勝利的那一天”。
疫情當前,平凡如你我,能做點什么?這個問題,在志愿者們站出來的時候,就有了答案。
“中學保衛科長孟成波主動要求到卡點值班;個體診所的醫生覃東升承擔了對居家隔離人員進行體溫監測的工作;待業青年覃柯源在社區辦公室負責接電話,做記錄,做臺賬……每天不停地電話打來,都說要做志愿者。”湖北松滋市新江口街道歇金臺社區民警毛家寶翻著本子上的記錄說。
“從開始的6個人,到現在的600人,大家雖然不認識,但是有著一個共同名字‘美德志愿者’。”美德志愿者聯盟發起人湯紅秋,原本是一名翻譯,從武漢“封城”起,她就籌劃著如何為疫情中的醫護人員、患者服務。
在湯紅秋的朋友圈里,每天深夜都能看到她們一天的“戰績”:羽絨服、口罩、消毒水、衛生巾、蔬菜、盒飯等,各種捐贈物資從接收到運輸、分發,井然有序。一些不大棘手的問題,從信息發出到解決,有時只需要幾分鐘。
疫情發生以來,武漢全市在社區服務的志愿者已有5萬人。一個個平凡人的逆行,一個個普通人的攜手,搭起了一道道阻擊疫情的防線。
還有一群群人,來自天南海北,只是互相認識微信頭像,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大家活躍在手機屏前,忙碌在物資采購、分發路上。線上線下結合,到底有多少志愿者正在參與戰“疫”,至今無法統計……
無數個人的奉獻,無數個人的付出,凝聚了打贏武漢保衛戰的澎湃力量。
心理咨詢師王懌在武漢的家中進行公益直播,對觀眾進行心理疏導(2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堅忍,他們傳遞一份希望
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但一個個平凡的英雄堅忍不拔,為我們傳遞著必勝信心。
得知下轄的洪珞社區工作人員中有1人確診、3人發熱、3人需要隔離,武漢市珞南街黨政辦干部黃恒主動請纓來到社區。9000多人的社區,工作繁多,黃恒累得腰椎間盤突出舊疾復發。
但是他選擇了堅守——躺在黨群服務中心的硬地板上,他雙手輪流接打電話,繼續幫居民聯系車輛、解難救困。“群眾有需要,我們就要頂上去。”
疫情嚴峻,但近千萬武漢市民,表現出了極大的堅忍與克制。湖北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任荊玉梅說:“打來電話的人,有哀傷,有悲痛,但也有期待,他們用配合與堅持,守護著武漢。”
病魔可怕,隔離病毒,但愛心依然在傳遞。
領到7200元的“工錢”、300元“交通補助”,建筑工人駱名良選擇購買了145箱牛奶,并悉數捐給了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醫護人員、執勤人員。
“我是個手藝人,做這點微不足道的事,相比戰斗在一線的白衣天使,真的不算什么。”駱名良是一名在火神山醫院從事內裝項目的中建深裝公司工人,他的話語樸實,但觸動人心,“一線醫護人員這么辛苦,只想盡一份力。”
在武漢Wakanda輕飲咖啡店,工作人員在打包咖啡(2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樂文婉 攝
因為愛心,有人送出一杯杯溫暖的咖啡。
武漢Wakanda輕飲咖啡店每天沖出約500杯咖啡,附上手寫祝福,免費送到抗疫一線醫護人員手中。一群年輕創業者早已決定,不計成本,堅持送到疫情結束的一天。
因為愛心,有人伸出胳膊獻出血漿。
程琳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捐獻血漿(2月18日攝)。新華社發(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供圖)
丈夫還在一線救治病人,她來到醫院,成為一名捐贈血漿的愛心志愿者——2月18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迎來了一位特殊的獻血漿者,她是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的妻子程琳。
不僅自己參與,程琳還帶著同是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的同學,來到金銀潭醫院的獻血點。經過一系列的問詢、檢查等評估后,成功捐獻血漿。
“這個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談及疫情中武漢群眾,鐘南山院士曾哽咽贊嘆,“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
聯合專家考察組外方組長、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對中國戰“疫”給出這樣的評價:我們要認識到武漢人民所做出的貢獻,世界欠你們的。
武漢市西城壕社區網格員黃麗芳(左二)與志愿者柳瑩(右二)、張琦(右一)為空巢老人送菜(2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無數個人的堅忍,無數個人的傳遞,奏響了打贏武漢保衛戰的雄渾壯歌。
疫情猶如暗夜,但在武漢的夜里,“希望之光”依然每天點亮。
武漢成為疫情的風暴中心,27歲的溫瑞決定留下來。他是中國鐵建中鐵十五局的一名現場安全員,負責武漢長江二橋的亮化維保。他的職責之一就是保障這些燈光,持續地閃耀在長江之上。
每到夜晚,“武漢加油”“中國加油”“致敬抗疫英雄”……這樣的燈光字樣,都在溫瑞的注視下亮起。
江城武漢,燈光閃耀。臨江大屏上,字幕依然在滾動。“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字樣,已經悄然更換為“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攜手向前,我們一定必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