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2020-05-28 08:57:05
面對美國“實體清單” 任正非憂慮的是什么?
中國新聞周刊評論員/閆肖鋒
發于2020.6.01總第949期《中國新聞周刊》
繼去年對華為祭出限制令以后,5月22日美國商務部又以“國家安全”為由將把33家中國公司和學術機構列入“實體清單”。面對美國不斷升級的科技戰,中國應如何應對?一方面,相關各方應積極溝通、據理力爭,爭取得到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對待,并積極做好預案;另一方面,我們是否也有人主張針鋒相對,出臺一個針對美企的“實體清單”?這是一個復雜的局面,也是考驗我們戰略定力的時刻。
我們應該看到,這一天遲早會到來。科技戰的目的就是為了打垮對方龍頭企業以便削弱其科技整體競爭力,其中包括抑制華為在5G方面的領先態勢。為了防止這一天的到來,華為在十年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芯片、操作系統以及底層技術,這些方面的“備胎”計劃早已未雨綢繆。
人有遠慮更應有近憂,華為掌門人任正非真正憂慮的是什么?是人才培養,是基礎教育,是面對全球化的態度。
一憂人才培養。國家的強盛最重要的是要依賴人才。德日兩國能在“二戰”后迅速崛起,與其人才政策緊密相關。當時有一個著名的口號“什么都沒有了,只要人還在,就可以重振雄風”。同樣,“二戰”讓前蘇聯的三百萬猶太人轉移到以色列,以色列成為了一個科技高地。
人才主要靠培養,正如任正非所說,“搞芯片光砸錢不行,還要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人才其次靠引進,中國應該全面改革和改善各項政策,大膽吸引全球人才,搞跨國創新。當今科技競爭,完全依靠自主創新很難成功。應在全球范圍尋求合作,向全球招募人才,為此要在稅收、戶籍等方面給予科學家更優惠的政策。
二憂基礎教育。無須爭論,中國與美國在科技上的差距還很大,這與我們經濟的泡沫化和缺乏沉下心做學問的環境有關。任正非提醒說:“P2P、互聯網、金融、房地產、山寨商品……等等泡沫,使得人們的學術思想也泡沫化了。一個基礎理論形成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如果大家都不認真去做理論,都去喊口號,幾十年以后我們不會更加強大。所以,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做學問。”中國要想進一步提高競爭力,唯有靠搞好基礎教育,培養出真正做學問的人。
三憂對待全球化的態度。一塊芯片被制造出來,并非一家企業可以完成的。其上游、中游、下游產業鏈是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多家公司共同完成的。比如上游設計公司主要包括美國高通、英偉達,新加坡博通等;中游由歐、美、日五大半導體設備制造商把持;下游以臺積電、中芯國際為主。以牙還牙,制裁蘋果、高通、微軟,并不能提升我們的科技實力。事實上,美國各界也在提醒美國商業部,“實體清單”將反噬自身,有損美國的科技利益和整體競爭力。
面對美國出臺的“實體清單”,中國應該調整發展思路,在此時機尤其要扼制民粹主義情緒。對于美國的打壓,華為的回答是,“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使我痛苦者使我強大,這是一種“反脆弱”能力,一種開放的能力,一種從失敗中學習以自強的能力。在如今風云變幻的形勢下,華為的奮斗精神與危機意識值得我們學習和領會。
《中國新聞周刊》2020年第19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編輯:陳海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