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0-06-04 16:02:06
“經過3年的技術攻關,以前人工檢測需要兩小時,現在可以壓縮到20分鐘。”在江蘇常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內,金海軍博士每天心無旁騖地忙著給空氣壓縮機做“智慧體檢”。
2019年9月,金海軍獲得了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事業編制,他的孩子得以在當地的重點小學就讀,自己仍能在常州從事研究,他與團隊研發的空氣壓縮機檢驗平臺則開始在浙江省衢州市市場監管局質檢中心使用。
金海軍說,這樣的狀態,幾年前還難以想象。
在2019年12月公布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中,“人才”成為高頻關鍵詞?!兑巹澗V要》提出,要探索建立戶口不遷、關系不轉、身份不變、雙向選擇、能進能出的人才柔性流動機制。
與此同時,G60科創走廊串聯九城、“一小時都市圈”便捷交通、三省一市人社部門聚焦“人才服務協同”等,促使越來越多的長三角地區科研人才積極融合一體化進程。
打破剛性制約,鼓勵人才柔性流動
去年7月,江蘇宜興市創新實施了“舉家引進配套”工程,重點解決人才關注的配偶就業和子女就學問題,同時出臺了人才安居工程相關政策。
圖源:視覺中國
相比往年實施的《宜興市新引進優秀人才申領租房(購房)補貼的實施辦法》,該新政不但擴大了獎勵范圍與金額,且首次采取了貨幣性補貼和實物性補貼相結合的方式,更大程度解決來宜人才的后顧之憂。
浙江省委組織部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由市場驅動的長三角區域間人才流動已經常態化,但體制機制的障礙、公共服務的分割、人才信息的壁壘等問題,導致長三角區域間人才流動的制度性成本比較高,影響了人才資源的配置效率和發展績效。
今年1月8日,《浙江省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發布,方案顯示,浙江支持民營企業在上海等地設立“飛地孵化器”,柔性引進高端創新人才。4月發布的《長三角一體化江蘇實施方案》則提出,江蘇將實行人才評價標準互認制度,制定相對統一的人才流動、創業等政策,推動人才資源互認共享,完善人才柔性流動機制。
在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曾剛看來, 破除制度壁壘是長三角創新圈建設的關鍵,首先是要消除人才流動障礙,建 立城市間人才柔性流動機制,打破戶籍、身份、檔案、人事關系等剛性制約,實現智力資源合理流動。
搭建產業平臺,促進人才深度融合
2019年,浙江嘉善縣在上海建立嘉善國際創新中心,引導嘉善高科技企業到上海設立研發中心,并吸引上海優質創業項目、科技人才入駐孵化,實現“孵化在上海、產業化在嘉善”的產業協同創新模式。目前,已有上海大學復合材料研究中心和涂鴉智能、數瀾科技等企業簽約落戶嘉善縣。
“同時,借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機遇,不少高校、科研院所也慕名而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先行啟動區(嘉善)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常務副主任何劍源說,他們已與20多家金融機構達成簽約意向,正加快引入浙江大學、上海大學等科創資源。
結合區位優勢,各地通過產業轉移、平臺搭建,從而在人才方面加強與長三角“龍頭城市”上海的對接,是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的明顯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長三角人才一體化工作快速發展,各地合作發展人才資源的共識愈發強烈,也不再拘泥于以產業平臺作為人才流動的“中轉站”,而是重視打造人才一體化平臺。
2019年9月,滬蘇皖浙20所城市成立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城市聯盟,共同提出深化區域人才合作的10項實質性舉措,今年5月18日,聯盟城市進一步加大探索力度,共同發布了長三角人才驛站、人才綠卡、人才培訓等試點合作項目。
完善一網通辦,填平政務服務“溝壑”
如今,打開上海人才服務網,記者注意到,頁面頂端“長三角人才合作互聯互通”的字眼十分醒目,點擊進入是三省一市的地圖,還標注四地人才服務網站,可直接點擊鏈接進入。
眼下,人力資源的協作正在成為長三角地區的共同選擇。究其原因,主要是滬蘇浙皖愈發認識到,各城市分別出臺各自的人才發展戰略,難以形成統一完備的長三角人力資源信息網和信息庫。
曾剛認為, 省際、城際政務服務不通暢,也是科研人才流動的一大障礙,各地需全力推進區域“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長三角創新圈一網通辦。
近年來,長三角城市深化聚焦普惠便利,區域公共服務供給持續優化——長三角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系統全面聯通,41個長三角城市實現醫保“一卡通”;合肥、蕪湖、宣城等G60城市率先實現30個事項“一網通辦”;浙江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省委人才辦會同省人社廳建設全省統一的人才服務平臺,實現省級人才服務事項一網通辦……
浙江省委黨校經濟教研部副主任王立軍表示,未來,蘇滬浙皖需要加快長三角人才公共服務標準一體化建設,促進人才對接機制明晰化、招聘信息全覆蓋,合力打通長三角地區人才公共服務的“斷頭路”,在深化制度創新、政策推進、舉措落實方面實現全方位交流借鑒。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