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0-08-20 14:52:08
“醫生是一個具有很高道德標準的職業,在患者的眼里其實對醫生常常有接近上帝般的期許。”8月18日,在“走近醫生、對話未來”的直播中,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陶勇直言,“但是醫生也只是凡人。”
他們在手術臺上可能一站十幾個小時,因為不能離開手術室一直忍住小便直到在褲子里解決;他們沒有時間關注自己的身體,直到健康報警;他們有喜怒哀樂、困難愁苦……面對人民的健康訴求,卻義無反顧。他們值得,一邊致敬一邊走近。
醫師們,并不擔心被AI取代
經常會有人問醫師,你擔心有一天被AI取代嗎?就在不久前的8月1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告公布批準了兩款采用深度學習算法的眼科應用的上市許可。
這意味著,AI真的走進了醫療工作的第一線。
“曾經有過1個比賽,10個眼科大夫與1臺AI機器比賽看片子,結果10個大夫被打敗了。”陶勇說,機器確實算的太快了。
那么,面對如此快又準的機器,醫師們怕了嗎?
“看心電圖、看病理片,做個影像學的比較機器拿手,因為機器的數據多,可以把一些老專家的經驗放進去(AI學會了‘準’);另一方面AI不知道累,我看10個小時已經頭暈腦脹,它看1000個小時還能越來越快。”北京朝陽醫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陳杰教授說。
原來,在醫師們看來AI是來幫助干臟活累活的,高興還來不及呢。
而要真正面對活生生的病人,一切都是千變萬化的。“尤其是外科醫生,可能手術中和手術前的判斷不太一樣,尤其面對一些復雜的情況,需要精細操作的地方或者患者危急的情況,都需要人的經驗和思考,機器是根本取代不了了。”陳杰說,“幾十年內,我想AI也不會超過或取代我們。”
醫學更像一門藝術。陳杰用“賞心悅目”來形容一次成功,他動情地說,當手術做得非常漂亮,沒讓患者出血,病人最終能夠出院,那種心里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真的就像一個雕塑大師或者是一個藝術家獲得最高獎賞。
村醫,搬3公里也要跟街坊“請示”
據統計,我國一年會減少5萬鄉村醫生。
“不管是大問題小問題,他們(村民)首先都會來找我給一個診斷。”安徽省宿松縣大河村衛生室醫生劉力紅說,“如果遇到大問題我們會聯系好大醫院給他們轉診,有些人去大醫院可能兩眼一摸黑,找不到科室,聯系好了能直接去。”
劉力紅醫生在線分享了一個故事,他最近準備搬家,村里的患者都覺得不愿意了:您要搬走了,我們以后看病就不方便了。而其實,他只是搬遠了三公里,大家都會舍不得他。
鄉村醫生是村里居民共有的家人,有了鄉村醫生,看病不再覺得苦,會和串門更相似。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注定了今年的中國醫師節意義重大,非常特殊。” 8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說,以中國醫師節為契機,希望各地主動關心關愛醫務人員,采取更為有力的措施提高和保障他們的薪酬待遇,拓展發展空間,加強教育培訓,營造更好的職業環境,建立醫務人員榮譽制度,為他們安心工作和成長進步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