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8-21 16:23:08
新華社上海8月21日電(記者周琳)瞄準腦科學和類腦智能等前沿領域,平均年齡不到30歲、來自上海15個不同單位的40位青年科學家,近日通過評審,正式成為上?!扒笏鹘艹銮嗄辍薄2桓淖內耸玛P系,在原有單位科研經費上做加法,創新采用“雙聘制”做法后,他們每人每年最高可獲得100萬元的科研經費增量,進行“開拓式”創新。
想要成為“求索青年”,論文、職稱都不是最主要的“敲門磚”,能不能以原創性的研究方向,通過行業頂尖大咖們的評審,才是關鍵。這一由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簡稱“上海腦中心”)發起的研究計劃,旨在探索培育一批聚焦“原創”研究的科學家。
根據計劃安排,上海腦中心擬對“求索”研究組長、青年研究員、博士后,分別最高增量資助科研經費100萬元/年/人,津貼10萬元/年/人,資助期3年。
上海交大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助理教授顧運,此次被聘為“求索”計劃青年研究員,今年他才剛剛30歲。顧運一直研究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在醫學影像和手術導航中的應用,也關注類腦計算。
“機器學習依賴大數據,小數據無法換得好性能,但人腦就能做到舉一反三。我一直在思考,能否把這種‘舉一反三’推廣到人工智能上?!鳖欉\說,成為“求索青年”后,自己可以進行更多跨學科的溝通交流,有更多機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我們有三類科學家,第一類是‘探險家’,走人家沒有走過的路,在科技的無人區披荊斬棘;第二類是‘導游’,年輕時是探險家,找到新天地后,他們帶領更多人在這里尋找創新突破;第三類是‘游客’,導游帶著他們來到這個領域,他們做一些小的創新突破和研究,不敢走太遠?!敝袊茖W院院士、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主任蒲慕明說,像“探險家”這樣,真正做重要原創性發現的科學家現在還是太少,“求索計劃就是希望從年輕人中篩選、培育出這樣一批探險家?!?
上海正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在蒲慕明看來,第一要素就是人才,“探險家”的誕生需要長時間的培育,更需要改變原有的評價方式。
“我們堅持國際同行評審的標準,絕對不會因為一個青年人短時間內沒有論文,就對他采取差別待遇,而是看他的研究方向是不是具備原創性、前瞻性。第一批還只是個開始,未來會不拘一格、多點突破,讓真正有創新能力的人,都有機會參與進來。”蒲慕明說。
對科學人才的吸引,機制創新和配套環境很重要。上海市科委主任張全認為,上海將發揮好腦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的體制機制優勢,有計劃、針對性地聯合引進國內外優秀青年人才,為他們提供更好地配套環境,為腦科學領域打造人才培育平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