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0-08-21 20:34:08
經典何以從未過時、啟迪常新
——紀念《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出版一百周年
【光明論壇】
1920年,由陳望道翻譯的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在上海出版。正是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對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對中國革命、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揮了難以估量的影響。在其出版100周年之際,中國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世界則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宣言》所展現出的超越時空的真理力量,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持續帶給人們常讀常新的豐富啟迪和深厚滋養。
深刻感悟《宣言》所體現的人民立場與價值情懷。《宣言》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產主義社會是以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從而清楚地規定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體現了鮮明的人民立場和深沉的價值情懷。中國共產黨是《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將《宣言》中的人民立場與價值情懷創造性地轉化為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強調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強調認真扎實的調查研究與耐心細致的群眾工作,強調既不能搞命令主義也不能搞尾巴主義,強調對黨負責和對群眾負責的有機統一。正是通過這樣一種全心全意的引領、付出與犧牲,黨才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與高度支持,黨心與民心才能心心相印。黨為初心而生、為使命而在,百年的崢嶸歲月充分證明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依據歷史條件和發展階段的變化,牢記根本宗旨,站穩人民立場,是黨戰勝一切困難風險的根本保證,也是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
深刻理解《宣言》所貫穿的唯物史觀與基本觀點。《宣言》之所以具有強大的邏輯力量與永恒的理論魅力,根本在于其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從而透徹地闡明了共產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論述《宣言》的基本思想時,特別強調唯物史觀這種指導作用:“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正是因為以唯物史觀為指導,馬克思、恩格斯才能夠洞悉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大方向,才能夠辯證分析資本主義的歷史作用,正確揭示資本主義內在矛盾,深刻把握人類社會走向“世界歷史”的未來趨向,有力論證共產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歷史必然,科學勾勒共產主義生產力高度發達并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理想藍圖。歸根結底,這些科學社會主義基本觀點的科學性都是依托于作為理論基礎的唯物史觀的。當然,現在看來,《宣言》對資本主義滅亡進程的具體判斷有些樂觀,但這是由當時的歷史形勢與資本主義的發展程度決定的。今天我們來學習經典,是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對于唯物史觀的典型運用,不能教條主義地對待經典作家的具體判斷,而是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來運用唯物史觀。這是對待經典應有的態度,也是我們黨極為寶貴的根本經驗。
深刻把握《宣言》所帶有的未完成性與開放特質。《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但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并不因《宣言》的發表而停滯,馬克思主義具有實踐性,還要進一步時代化、國別化。正如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指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就此而言,當陳望道翻譯的《宣言》在不同于西方的中國出版以后,實際就意味著馬克思主義必須要針對中國的特殊歷史條件進行理論的再創造。中國共產黨人對此必須有十分清醒的認識,不能指望經典著作提供適用于一切時代一切情況的萬靈藥方,不能事事處處都要在經典著作文本中找依據。《宣言》的正確讀法,應該是將馬克思主義結合實踐去應用去發展,這才是有的放矢、實事求是的態度。這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我們要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聆聽時代聲音,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作者:李海青,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編輯:朱延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