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8-31 09:49:08
新華社新加坡8月31日電 通訊:游子心 赤子情——聽愛國僑領陳嘉庚后人講述陳嘉庚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王麗麗 陸海月
如果不是聽陳嘉庚的后人親訴,人們很難想象,為中國抗日戰爭慷慨解囊的南洋僑領,其家人曾經因為無米下炊、要到自家開設的米行賒米救急。
在新加坡東部一處幽靜寓所,記者聆聽陳嘉庚的孫女陳佩儀笑談這段往事。陳佩儀引用自己祖父的話說,“金錢如肥料,撒播才有用”。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8年南洋各地華僑代表在新加坡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陳嘉庚被推舉為主席,他帶頭為前方將士捐獻衣物、藥品等物資。1939年又組織南洋華僑回國機工服務團,3200多名南僑機工奔赴滇緬公路,為中國抗戰搶運軍需物資。
“陳嘉庚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他從內心深處強烈地感受到,危難時刻應該堅定地保衛祖國,捍衛中華民族5000年的燦爛文明。”陳佩儀這樣評價自己的祖父。
在陳佩儀家中顯著位置,掛著一張陳嘉庚和毛澤東合影的大幅照片。陳佩儀說,1940年,陳嘉庚帶領南洋華僑回國慰問團前往中國慰勞抗日將士,呼吁團結抗戰。他在延安見到了毛澤東,認識到在救亡圖存的關鍵時刻“中國的希望在延安”,毛澤東后來題詞稱贊陳嘉庚是“華僑領袖,民族光輝”。
1942年新加坡淪陷,在逃亡印度尼西亞的日子里,陳嘉庚置生死于度外。他用三年時間創作了《南僑回憶錄》,記錄下當時中國政治人物的觀點以及他對時代的觀察和思考。
陳佩儀說,陳嘉庚那一代華僑雖在南洋生活打拼,但始終認為要葉落歸根回到中國。中國是他的祖國,他從中華文化中汲取養分。他每次發表演講號召大家為中國抗戰出錢出力時都非常具有感召力,因為那是發自肺腑的聲音。
“幾年前,有新加坡學生去廈門參觀交流回來后告訴我,他們得知陳嘉庚沒有給后人留一分錢,而將全部身家捐獻給中國,倍受感動。”陳佩儀說。
商人出身的陳嘉庚對教育傾注了全部心血。他堅信,“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回鄉創辦了集美小學、中學、大學和廈門大學等。
“那個年代,讀書被視為富人用來打發時間的方式,窮人的孩子不讀書。陳嘉庚辦學免費讓窮人的孩子來讀書,但他們遇到了很多困難,不得不挨家挨戶上門勸說家境不好的孩子到學堂讀書。他在辦學中還注重對學生勤儉、愛國、誠實、正直等品格的塑造。”陳佩儀說。
為傳承陳嘉庚捐資助學的優良傳統,陳嘉庚后人在20世紀80年代成立了陳嘉庚基金會,繼續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2018年10月,陳佩儀帶領60余名陳嘉庚后人拜訪云南等地南僑機工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向他們講述陳嘉庚的事跡。他們還與南僑機工后人在集美等地聚會,暢談過去歲月。
陳嘉庚的歷史貢獻,中國人民銘記在心。2015年9月2日,陳嘉庚長孫陳立人獲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