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2020-09-18 09:35:09
黃河入魯,第一站在菏澤。在鄄城縣,舊城鎮葵堌堆村引來山東省院士工作站,指導村民種植果樹,日子更好了;
跨河交通的快速推進,帶動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提速,快遞員任延軍直說:“我們的時效更有保證了!”;
“讓產品更趨向于日用品與藝術品相結合,這樣我們佛頭黑陶才有出路。”在黃河入海地東營,佛頭黑陶傳承人李建興憑著“泥”手藝闖出新天地……
九曲黃河從山東入海。走高原,穿峽谷,過平川,滔滔黃河跨萬里而來,哺育了中華兒女,潤澤了齊魯大地。
千里走黃河,兩岸新景多。
在菏澤,記者劉一穎被灘區村民執著向上的精神感染。“九曲黃河,奔騰向前,塑造了齊魯兒女自強不息的品格。在鄄城縣舊城鎮葵堌堆村,村‘兩委’帶領全村攻堅克難,讓‘三無村’變身‘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
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如何統籌兼顧?泰安市東平湖生態環境的變化之大、綜合整治的決心與力度之大,給記者趙豐留下很深的印象。從水質達標困難戶到推進湖區綜合整治,再現了東平湖一望無垠的萬頃碧波。環境改善了,原來在湖里“混生活”的群眾有了新的“吃湖”方式。
距黃河15公里的東阿縣牛角店鎮,在大片即將成熟的玉米地旁,農民王洪江臉上洋溢著笑容。“科技對農業的賦能、先進農業設施的建設解放了農民的雙手,新業態、新模式在廣闊鄉間誕生并復制推廣。”記者于新悅說。
在東營,記者盧昱被陶藝匠人們的手藝震撼。從黃土高坡順流而下的大量泥沙,在黃河三角洲不斷“開疆拓土”,其中最細膩、最優質的泥沙被匠人們制作成各種器物。“最讓人敬佩的是,手藝人對傳統技藝的堅守和創新。這一穿越時間與空間的藝術,在黃河兩岸傳承數千年的技藝,在東營煥發出新生機。”
從一滴水到一條河,從一株草到一片林,從一個村臺到一片社區,如今在山東,黃河長久安瀾示范帶正在鋪展,沿黃現代產業大走廊正在造就,黃河流域對外開放新通道正在打通……
(大眾日報記者 陳曉婉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