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0-11-08 04:52:11
2016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正式實施,由此開啟了我國依法治“善”時代。為深入了解4年來慈善法的實施情況,今年8月至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慈善法執法檢查組分赴寧夏、浙江、遼寧、山西、陜西等5省(區),對慈善法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相關執法檢查報告已于近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報告指出了哪些主要問題,提出了哪些改進建議,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
慈善專業力量薄弱
8月17日,執法檢查組來到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板橋鄉巷道村。23歲的殘疾女孩馬平正在做串珠工藝品,透明的魚線在她指間穿梭,不一會兒就把零散的珠子串成一只小兔子。串珠工藝品將在吳忠市吉財慈善協會的幫助下售賣給愛心人士,這是馬平的生活來源之一。 吉財慈善協會是由巷道村村民馬吉財發起的慈善組織,成立于2016年,至今已吸引1500多人入會,開展扶貧幫困、慈善捐款、捐資助學、環境治理等志愿服務活動,先后籌集和發放善款物資逾800萬元,受益群眾達1萬余人。 “我因身體先天不足,從小無法正常走路,家里條件不好,沒錢去醫治。幸好有馬吉財叔叔,給我們家送菜送米,帶我去做康復訓練,還幫我找到了工作。”從過去只能躺在床上到現在能拄拐下地行走,馬平對吉財慈善協會充滿感激。 吉財慈善協會的善行善舉是我國慈善力量穩步增長的一個縮影。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共登記認定慈善組織7169個,此外還有大量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從事慈善法規定的慈善活動。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共有108.76億人次點擊、關注和參與互聯網慈善活動。慈善服務迅速發展,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注冊志愿者超過1.72億人,發布志愿服務項目超過390萬個,記錄志愿服務時間超過21.9億小時。 然而,慈善力量有序增長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我們的專業力量太薄弱,開展活動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張力加入吉財慈善協會已近3年,學習護理的她表示,由于缺乏社工、醫護等專業人員,協會不少活動需要委托其他專業服務機構來完成。 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志愿服務聯合會,記者見到了志愿者范晶,2017年從長江大學社工專業畢業后,范晶回到家鄉從事與專業相關工作。“既學社工專業,又從事慈善行業工作,恐怕原州區就我一人。”范晶說她的同學大多都從事其他行業。 固原市六盤樂善社會工作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全興江說出了這一困境的成因:“工資太低,招不到專業人才,招到了也難留住。” 慈善法第9章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規定了多條措施以促進慈善事業發展。但執法檢查報告指出,當前,慈善組織工作人員社會認同度低,職業評價體系不健全,限薪政策阻礙了慈善行業吸引和留住高級管理人才。檢查過程中,100余家慈善組織有三分之一員工流動性較強,連續任職超過3年的員工數量比例低于50%。 對此,執法檢查組建議,探索大專院校與行業組織、慈善組織合作培養專業人才的發展模式。建立符合法定要求、市場規律且具備激勵作用的階梯式薪酬待遇標準,解決慈善從業人員薪酬水平總體偏低的問題,提升慈善行業對專業人才的吸引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復合型的慈善人才隊伍。
慈善組織公信力偏低
作為寧夏本土企業,寧夏寶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彥寶與夫人邊海燕在2011年1月成立了寧夏燕寶慈善基金會,將教育扶貧確定為公益慈善的主要方向,對寧夏14個縣區、8個鄉鎮考上大學的學生全部進行資助,每人每年受助4000元,直至完成學業。 截至目前,寧夏燕寶慈善基金會已累計投入超過22億元,資助22萬余名寧夏籍大學生,已有12萬名受助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基金會資助的學生覆蓋550所院校,是全國資助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教育扶貧項目之一。 黨彥寶每年都會收到受資助學子從全國各地寄來的感謝信,欣慰之余仍有更高的期待:“我們做慈善不圖回報,但還是希望能得到更多的鼓勵和肯定。”總體來看,對于部分慈善家、慈善項目,社會公眾普遍期望值高、寬容度低,這讓一些慈善人士獻了愛心又傷心。 執法檢查中,不少慈善組織反映,國家對慈善行為的表彰力度不夠,慈善法規定的國家層面的表彰制度并未完全落實,其他層級的表彰激勵也不夠完善,不利于營造行善光榮的良好社會氛圍,也直接影響到慈善組織公信力的提升。 此外,信息公開不及時、不完善也是慈善組織公信力偏低的原因之一。慈善法中對慈善信息公開提出“真實、完整、及時”的標準。但執法檢查組發現,由于慈善組織信息化管理水平整體偏低,對捐贈人特別是網絡捐贈的信息掌握不充分,導致信息公開的人力和時間成本過高,存在公開不及時、不完整、有紕漏等問題。 “慈善法規定,慈善組織應當及時主動向捐贈人反饋捐贈財產管理使用情況。調查顯示,68.7%的受訪者認為不理想。”執法檢查報告指出,目前社會各界對慈善的信心仍處于低位,2018年和2019年,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GDP保持穩健增長,但慈善捐贈總量停滯不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慈善組織公信力偏弱。 為適應現代慈善事業公眾化、規范化、透明化發展的需要,提升捐贈人、志愿者的慈善意愿和信心,執法檢查組建議,充分利用“中華慈善日”等契機,開展豐富的法律宣傳、文化建設和慈善實踐活動。同時,發揮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優勢,探索建立多功能、分級賦權的慈善信息化管理系統,借鑒“最多跑一次”和網上辦事經驗,推動實現慈善組織信息一碼披露、慈善項目一碼展示、慈善需求一碼發布。
慈善監管尺度難把握
“收到的捐款捐物按什么流程處理?”“抽查、審計由誰來做?”“發現了問題都是怎么處理的?”執法檢查過程中,這些是常被提及的問題。 慈善財產的使用、慈善組織的運營、慈善活動的開展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慈善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對慈善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對慈善行業組織進行指導。2016年以來,各級民政部門對3041家慈善組織開展了抽查、審計等日常監管工作累計15480次;對279家慈善組織進行了執法監督,立案154家,行政處罰105家,重點加強募捐監管、查處違法案件,慈善監管體系初步形成。 然而,在執法檢查中,“監管力度不足”和“監管制約過度”兩種截然相反的呼聲同時存在,表明我國慈善監管與立法預期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一方面,慈善法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開展募捐活動,騙取財產。當前,部分慈善組織存在操作不規范問題,個別還存在侵占慈善財產的現象,“詐捐門”頻頻曝光于網絡。但法律實施4年來,全國31個省(區、市)很少依據慈善法實施行政處罰,大部分是“零處罰”狀態。 執法檢查還發現,部分基層主管部門行政監督不到位。其中一個原因是監管力量不足。慈善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對慈善組織、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檢查或者調查時,檢查人員或者調查人員不得少于2人。“實際運行中,省級慈善監管和執法工作機構平均不到4人,有些地市級、縣級甚至沒有專人負責,無法達到法律要求。”報告指出。 另一方面,慈善法規定,慈善組織應當根據法律法規以及章程的規定,建立健全內部治理結構,明確決策、執行、監督等方面的職責權限,開展慈善活動。不少慈善組織反映,目前監管工作要求太多、服務不夠,慈善組織的章程、負責人任期年齡以70歲為上限等方面規定,與慈善組織自治要求不一致,影響了社會力量參與的靈活性和積極性。 此外,互聯網的發展對慈善監管帶來新的挑戰。從騰訊公益到水滴籌,網絡成為慈善事業發展的有效載體,互助行為已經延伸到每一個網絡用戶。與慈善組織的公開募捐相比,個人求助依靠網絡快速傳播,有額小量大的特點。然而,個人求助不屬于慈善募捐、不在慈善法規制范圍,存在管理漏洞,個別信息不真實、款項流向不明的案例已經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應增加網絡慈善專章,系統規范網絡慈善的定義邊界、募捐辦法、法律責任,明確個人求助的條件和義務,加強平臺責任、審查甄別、信息公開、風險提示和責任追溯。”執法檢查組建議,適時修改慈善法,注重與公益事業捐贈法、紅十字會法,以及相關行政法規的協調,通過完善法律法規,為新時代慈善事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記者:曾詩陽
【編輯:田博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