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0-11-12 16:45:11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有力推動農民文明素養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為全面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截至2018年,全國共評選出五屆全國文明村鎮。從2020年8月起,中央文明辦部署啟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評選工作,經認真審核,提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候選名單1976個。
邁開腳步摘下貧困的帽子
在江西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彭夏英和丈夫張成德先后患病,一度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春節剛過,“成德農家宴”開了張。這是神山村第一家農家樂。彭夏英和張成德犯過嘀咕,本來就是貧困戶,萬一不掙錢咋辦?沒承想,游客紛至沓來,最多時一天八九桌,一家人忙得團團轉……
“一年能掙好幾萬,黃桃、茶葉有分紅,土特產還能賣萬把元。”彭夏英說,2018年新增了民宿,10個床位,增收4000多元。生活有保障,脫貧可持續,彭夏英和張成德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
這樣的故事,在神山村不勝枚舉。村里的笑臉墻上,10多位村民開懷大笑的瞬間,被照相機定格。行走在神山村,不管遇到誰,提起現在的日子,都是滿臉帶笑。
“總書記講‘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神山村已經實現了。”64歲的賴福山,當過12年村委會主任,點滴變化看在眼里。“村民的精神面貌真是大變樣,不像過去天天愁這個、愁那個,不知道怎么發展。”
2017年,神山村貧困戶人均年收入8700多元,非貧困戶突破1.6萬元。神山村被評為江西省4A級鄉村旅游點、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文明鄉村。
移風易俗改變農民精神面貌
湖南省華容縣三封寺鎮華一村,位于洞庭湖平原,村民們過去長期被人情負擔所困擾。紅白喜事、升學宴、謝師宴、參軍宴、滿月宴、建房宴、生日宴……名目繁多,不少村民表示,要是不去,就怕被人背后議論,人情負擔不堪重負。“幸虧前年縣里出臺移風易俗政策,村里廣泛推行,‘人情債’的惡性循環終于畫上了句號。”華一村村支書劉再躍說,按照縣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的要求,所有黨員干部簽了承諾書,帶頭轉變風氣。
“紅白理事會,為民辦實事。事前不吃請,事后不貪杯。辦事倡節儉,處處反浪費。”10月30日,在山東棗莊嶧城區陰平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的一棵老槐樹下,文藝志愿者于慶海正在演唱柳琴戲《新事新辦》,他正在參加《好日子大家唱——唱響我們的小康生活》志愿活動……
李莊村的蘇存勝老人從嶧城區文化局退休后,組織附近村的民間文藝愛好者,成立了陰平鎮“鄉音”柳琴劇團,“好日子大家唱”是“鄉音”柳琴劇團自發組織的一個志愿服務活動,引領群眾唱出美好生活,傳播新時代文明新風。如今這棵老槐樹成了群眾參加文明實踐活動的聚集地。
傳播文明新風,建設文明村鎮,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很重要。“不能富了口袋、貧了腦袋”,享有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廣大農民群眾的殷切期盼。近年來,各地各部門堅持“送文化”和“種文化”相結合,統籌農村文化服務設施陣地建設,加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讓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全面開花、多姿多彩。
《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提出,“十三五”末全國縣級及以上文明村和鄉鎮占比達到50%以上。各地正不斷加強對文明村鎮創建的統籌規劃和制度設計,加大組織動員力度、政策支持力度、財政投入力度,持續開創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面,讓“文明之花”在廣袤農村競相綻放。
村容村貌建設讓農村換新顏
“咱們村、是寶地,環境美、有秩序……”蘭州皋蘭縣紅柳村是一個移民村,地少人多,村民的經濟來源主要靠養牲畜、種韭黃。由于養殖,一到夏天,整個村里彌漫著臭味,村民不堪其擾。
自農村環境整治以來,養殖戶們搬遷到了距離村莊很遠的地方,現在村里的臭味沒有了;昔日村道邊的殘垣斷壁也建成了藍白相間的磚墻。現在村道干凈整潔,新修的水泥路,新安裝的太陽能路燈,讓村道變得更加亮麗。
“一排房、兩排房,青白的瓦墻,寬大的門窗。三排房、四排房,房前花果香,屋后樹成行。五排房、六排房,水電網全裝,道路寬又長。哪個村子最漂亮?宜居宜業數侯莊!”這是廣泛流傳在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底閣鎮侯莊村村民間的一首打油詩,也是如今這個村村容村貌的真實寫照。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侯莊村不斷加大村莊規劃建設力度,建成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被評為國家級文明村。侯莊村的“孝媳”們自發組建了一支志愿者服務隊。她們排好值班表,帶頭清掃村莊內外和房前屋后的雜草垃圾、衛生死角;逢年過節到村里的孤寡老人家幫忙清掃衛生,村里的志愿服務精神蔚然成風……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2日 06 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