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0-12-23 16:47:12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總工程師王夏暉認為,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綠色化”,將成為未來我國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方向。
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要求現代基礎設施要達到“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要求。應該說,我們目前還存在較大差距,包括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的財稅支持政策仍不健全,基礎設施綠色化評價標準空缺,沒有統一標準衡量基礎設施的綠色化水平,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與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產業融合的市場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
與此同時,一些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對生態空間的占用問題仍比較突出,施工過程中的廢水、廢氣、固廢排放管理仍不到位,對生物棲息地的干擾仍然存在,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的綠色化予以解決。
王夏暉認為,當前一是應當制定基礎設施綠色化準入標準。依據資源環境空間分布特點,明確基礎設施選址選線的準入、監管等綠色化要求。按照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的不同類別,從節能降耗、生態保護、污染防治、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制定綠色評價標準。
二是應推動傳統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的綠色化更新換代。例如,加快淘汰老舊車,高污染排放生產工藝和設備提標改造等。依托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搭建技術成果與用戶的橋梁,讓先進的科技成果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綠色化進程。
三是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過程的綠色化水平。針對一些河流湖泊斷流干涸、生態流量不足的問題,科學確定生態流量、生態水位要求,作為水資源工程建設的重要依據。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針對施工揚塵污染問題,推廣綠色施工模式。對于城鎮污水處理、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等設施,對建設和運行全過程開展綠色評價。超前布局生態環境信息網絡基礎工程、覆蓋全國的生態環境5G監測網絡、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
此外,結合推進綠色城鎮化,應重視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目前生態環?;A設施多側重于污染防治,市政基礎設施與當地自然環境、景觀協調性的融入普遍不足,生態保護修復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發揮也不夠。在這方面,建議可以以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建設、“海綿城市”為切入點,按照目前國際上推行的“基于自然解決方案”的思路,鼓勵各地開展生態景觀、綠地系統、生態廊道等生態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修復,通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恢復提升,拓展公眾休憩空間,提高生活品質。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統籌城鄉生態環?;A設施規劃和建設,通過生態基礎設施聯通城鄉,鏈接被切斷的生態廊道。
基礎設施建設模式的綠色化轉型,將成為“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編輯:黃鈺涵】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