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1-01-07 20:11:01
原標題: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我國需要加強氣候韌性社會建設
來源:新華網
為建設氣候韌性社會貢獻“氣象”力量——專訪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 題:為建設氣候韌性社會貢獻“氣象”力量——專訪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
新華社記者高敬
“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比我們預期的更為強烈和迅速?!眹覛夂蛑行母敝魅纬睬鍓m近日表示,當前全球已把氣候變化問題作為人類社會面對的重大挑戰,提高社會的氣候韌性是最現實和最緊迫的任務。
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巢清塵表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要加快制定科技創新的行動方案,支撐碳中和目標實現。
她提出,要啟動制定碳中和目標下的科技創新規劃和實施方案;加快建設高比例非化石能源電力生產體系,支持全面提高各行業電氣化率;走以氫能、生物燃料等作為燃料或原料的革命性工藝路線,提前儲備負排放技術;在加強推動技術研發與創新的保障體系建設同時,積極拓展國際合作。
在巢清塵看來,盡管從根本上解決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要靠減排,但適應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是解決眼前問題的措施。對此,我國需要加強氣候韌性社會建設。
她指出,氣候變化的很多影響已經發生,如果不通過適應手段加以調整改變,就沒有辦法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同時,減緩氣候變化的措施真正產生效果,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即使目前國際所有提出碳中和目標的國家均能實現承諾,全球溫升到本世紀末仍將比工業化前超過2.1攝氏度?!彼忉屨f,因此加強氣候變化風險的早期監測預警和評估,提高社會的氣候韌性仍是最現實和最緊迫的任務。
氣象部門可以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發揮哪些作用?
巢清塵表示,建立碳中和目標下能源氣候服務、生態氣候評估、大氣污染氣候預測評估及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和風險預警等業務體系,有效管理不同時間尺度氣候變化引起的潛在風險,都要發揮氣象部門的作用。
應對氣候變化,能源低碳轉型是重要方面。我國提出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然而,風能、太陽能的分布和開發受到季節、地理分布等自然條件影響,其間歇性和波動性會影響電網穩定性。
她介紹,國家氣候中心針對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的時空互補性做了深入研究,初步提出了不同地區風電、光伏開發的最優配比地圖,即發電最穩定情況下風電和光伏的最優比例,這將為下一步我國能源轉型發揮積極作用。
據了解,我國氣象部門已經建成系統和規范的地面、高空、空間三位一體的立體氣象觀測網絡。巢清塵表示,我國氣象觀測系統是全球氣象觀測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生態環境監測評估和氣候變化研究權威數據的來源。
此外,氣象部門在氣候變化機理、監測、歸因、影響、風險方面取得大量研究成果,這些成果直接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規劃的制定實施。
“下一步,氣象部門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持續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基礎性工作,進一步加強溫室氣體綜合監測能力建設,逐步實現地面、高空、衛星觀測一體化的碳循環綜合監測評估,爭取對全球氣候變化進展盤點、碳達峰和碳中和評估發揮作用?!背睬鍓m說。
她提出,氣象部門應盡快提升溫室氣體監測與評估能力,建設全國溫室氣體監測網和碳中和潛力監測評估體系,逐步構建全國和區域碳匯—源實時核算和預報體系,實現碳收支的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盡快提升區域和城市碳匯潛力監測和評估能力,為政府提供決策支撐。
中國氣象局還將對氣候承載力脆弱區的氣候變化進一步監測、預測、評估,為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福祉提供更豐富、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