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1-02-18 09:06:02
原標題:“限塑令”落地追蹤調查:???農貿市場“我行我塑” 替代產品性價比不高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一輪“限塑令”已經實施了一個多月,成效究竟如何?記者近期在全國多地調查發現,嚴令之下,雖然具備一定規模的商超、酒店、餐飲企業、服務平臺“減塑”執行情況較好。不過,遍布社區和街巷的零散商戶普遍“不動如山”,農貿市場仍然是傳統一次性塑料制品泛濫的“重災區”,甚至有普通塑料制品“魚目混珠”冒充可降解產品擾亂市場。
趙乃育 繪
規模企業積極參與 環保替代產品涌現
新一輪“限塑令”出臺后,多地配套出臺了相應的政策,鼓勵企業減少塑料制品使用,推廣可降解塑料制品。
貴州省2020年8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貴陽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省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浙江省提出,杭州市、寧波市、紹興市建成區的商超零售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底,實施范圍擴大到全省縣城以上建成區。
根據上海分階段實現的塑料污染治理目標,現階段上海的餐飲堂食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打包外賣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旅館經營單位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
記者走訪餐飲、零售、商超等服務企業發現,具備一定經營規模的企業積極落實“限塑”要求,推出可降解塑料制品、布制品、紙制品、木制品等產品替代普通一次性塑料制品。
部分企業主動提示和引導消費者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上海農工商超市(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郭悅介紹,企業去年底就通過微信公眾號、門店海報等方式,發布相關宣傳信息,同時在上海千家門店內準備了新的無紡布購物袋;長沙一家星級酒店員工告訴記者,長沙市在新“限塑令”還沒有正式實施的時候,酒店就已經先向消費者宣傳國家限塑禁塑政策;美團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減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包裝袋給城市環境造成的壓力,美團以公益活動鼓勵消費者在外賣訂餐時選擇“無需餐具”。
可降解塑料替代品正在涌現。記者在貴陽市云巖區一家沃爾瑪超市看到,這里已經將傳統塑料袋替換成可以降解的塑料袋,供消費者付費使用。新塑料袋上,印有生產廠家、產品規格、質量標準和“可堆肥化降解”“廢棄后建議回收再利用或堆肥處置”等字樣;在銀座商城濟南七里山店,收銀員在詢問消費者需不需要塑料袋時,也提醒消費者“購物袋全部換成了可降解的,價錢也漲了”。
在長沙步步高等大超市,生物降解袋已經代替普通塑料袋開始向消費者售賣,小、中、大號價格分別為每只0.6元、1元、1.5元,比原本的塑料袋價格高出不少。對這一變化,多數消費者表示認可,不少人表示“可以促使大家選擇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
可循環使用、可降解的環保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在位于濟南市槐蔭區的新華聯超市,記者看到,超市入口處工作人員正在向往來消費者銷售帆布購物袋;在上海一家“網紅”連鎖咖啡廳,原本堂食甜點會提供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如今已經換成了木質刀叉餐具;上海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各超市已不再售賣一次性塑料購物袋,替代產品無紡布購物袋、可降解餐具、可降解吸管等已經引進到位。
知名餐飲品牌必勝客2020年底發起減塑倡議,在中國內地所有餐廳停止使用塑料吸管,并將36個重點城市的包裝更換為紙袋或生物降解塑料袋,計劃每年節省9000萬個塑料袋和7000萬支塑料吸管。
農貿市場情況堪憂 零散商戶“不動如山”
記者調查發現,由于相關部門并未明確要求徹底停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農貿市場、零散商戶仍在大量使用一次性普通塑料袋;即便一些省份將農貿市場等場所納入了“限塑”范圍,但效果不佳,導致“限塑令”實際成效有限。
在濟南知名干果專賣品牌“薛記炒貨”的門店內,記者看到,除了用來裝干果的包裝袋之外,結款時收銀員還會再贈送一個約40厘米高的厚實塑料手提袋。這款手提袋雖然可以重復使用,但記者每次上門購物店家都會重復贈送,收銀員也從未就此提出建議;兩種塑料袋均未標明使用的塑料類型,店員對此也“一問三不知”。
記者隨后撥通了“薛記炒貨”的服務電話。客服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各門店使用的塑料袋為不可降解塑料材質。公司已了解“限塑令”要求,但是目前尚未停止供應不可降解塑料,將“盡快進行替換”,具體執行時間并不清楚。
作為一次性塑料袋消耗大戶,農貿市場問題尤為突出。在湖南一些農貿市場,記者采訪發現,普通塑料袋仍然在普遍使用,不少商家表示聽說過“限塑令”,但認為“還沒真正執行”,仍在觀望之中。有的商家則表示擔憂:“買小菜一把也就幾元錢,如果一個塑料袋就要近一元錢,消費者可能難以接受。”
貴州省明確要求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在貴陽市云巖區盈佳農貿市場里,記者尋遍了整個農貿市場內的數家塑料制品專賣店,相關銷售人員均表示目前尚未推廣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整個農貿市場的所有商家均在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這個市場里的一家塑料制品專賣店里,大小、顏色不同的各類塑料袋、塑料餐盒、一次性塑料杯等產品均在銷售。記者問到是否有銷售可降解的塑料袋時,銷售人員表示沒有。“目前賣的都是這種傳統的塑料袋,有的厚度是0.025毫米,有的少于這個厚度,但是從來沒有賣過可降解的塑料袋。”
值得關注的是,農貿市場免費提供的一次性塑料袋中,“三無產品”仍然居多。在濟南市聊城路便民市場,攤點提供給消費者的一次性購物袋中,紅色、綠色、白色、黑色不一。記者在這個市場看到,這些免費贈送的塑料袋基本都是不可降解材質制作的“三無產品”,且超薄塑料袋占比不低。
此外,有消費者向記者反映,當前部分地區對一次性塑料購物袋、餐具、吸管、洗漱用品、膠帶等方面有明確的“限塑”規定,但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現象。
比如,一些奶茶店換上了紙質吸管,但是杯子和蓋膜仍然是常規塑料制品,而且均為一次性使用;購物袋要求可降解,但是商品自帶的包裝未做要求。
有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的監督難度較大,若要地毯式排查,對基層人力、物力都是考驗。目前主要還是通過以大商家帶動小商家、以源頭帶動下游,步步深入解決。
普及推廣仍需加強 使用習慣有待扭轉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當前終端消費商家和消費者對新“限塑令”知曉度不高,商家和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也有待扭轉。值得關注的是,少數普通塑料產品“蹭概念”冒充可降解產品賣高價的現象時有發生。
一是新“限塑令”普及不廣,知曉度不高。在濟南等城市,記者走訪的規模企業多數表示“已接到通知”或者“知道有新要求”,而零散商家多數對新“限塑令”不知情,表示沒接到通知;消費者層面,更多是通過商家的宣傳,才知曉并配合新限塑政策。
在濟南市泰安路一家便民超市,收銀員告訴記者,沒接到管理部門通知,也分不清與一次性塑料袋有什么區別;貴陽市云巖區盈佳農貿市場一家塑料制品店的銷售人員說,相關部門沒有上門推廣可降解塑料袋,也不知道可降解塑料袋進貨渠道。如果不是記者問起,他都不知道塑料袋可以降解。
貴陽市市民王燦說,去年8月,貴州省就頒布了升級版的“限塑令”,要求逐步取消傳統塑料制品的生產和使用,但是在貴陽市,相關的推廣和督促并不到位。自己及家人從未看到相關宣傳活動,各大農貿市場也是傳統塑料袋的天下,“限塑令”在群眾中的普及程度并不高。
“目前看來,了解‘限塑令’的群眾還比較少,接受程度較低。”貴州一位環保專家認為,盡管塑料制品由商家提供,消費者處于被動地位,但是消費者的監督作用不容忽視。相關部門還需要加強“限塑令”的社會宣傳力度,擴大知曉率,爭取群眾的支持、響應和監督。
二是消費習慣仍待扭轉,替代產品性價比不高。記者調查發現,普通塑料制品仍然在普遍使用,商家和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仍待扭轉。一名水產經銷商反問記者:“水產品不用塑料袋裝,還能用啥?而且裝過魚的袋子腥味很難洗掉,布袋子能行嗎?”有消費者反映,有的紙吸管自帶一股衛生紙芯的味道,且隨著在飲料中浸泡時間的加長,不僅吸管變軟,而且“紙味”也越來越重,讓人難以接受。
“我們公司早在2005年前后就開始啟動聚乳酸可降解吸管的研發,期間經歷了尋找原料、改進性能等重重困難,最終面世的產品最初幾年卻一直在市場‘遇冷’。”全球吸管行業的領軍企業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樓仲平說,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替代產品性價比仍較低,1根塑料吸管成本為0.01元,1根紙吸管則要0.03元,1根可降解塑料吸管的成本更是達到了0.05元。
此外,年輕群體消費的隨機性也為“減塑”制造了障礙。濟南市民陳誠等人介紹,老人去超市和市場喜歡帶購物袋,因為他們多數有明確的購物清單;而年輕消費群體消費的目的性并不明顯,很多時候是臨時起意,帶購物袋出門的可能性不大。
三是少數普通塑料產品“蹭概念”賣高價。記者采訪發現,有普通一次性塑料產品“偽裝”成可降解產品,高價售賣。在中部省份一家批發企業,記者見到的一種塑料袋與普通塑料袋手感無異,左下角也用小字標注了成分為普通塑料,但是袋子正面上卻大字印著“全生物降解購物袋”“PE類塑料袋厭氧降解技術”“治理塑料白色污染的最佳技術路線”等與標注材料自相矛盾的標語。這些塑料袋售價是普通塑料袋的兩倍,但比真正生物降解購物袋價格低50%。
“這屬于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懂行的一看就知道成分就是普通塑料袋,但打著降解標語混淆視聽,實際上完全不符合降解標準。”湖南省循環經濟研究會秘書長沈友良說。(記者陳灝、謝櫻、王默玲、蔣成、魏一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