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1-03-20 05:18:03
原標題:智能網聯汽車“撲面而來” 如何突破技術“天花板”
來源:光明日報
智能網聯汽車如何突破技術“天花板”
2021年被稱為智能網聯汽車爆發“元年”,全球眾多科技和產業巨頭紛紛斥巨資投入智能汽車領域,新勢力造車悄然興起。在汽車產業網絡化、智能化升級的進程中,傳統產業與新興技術深度結合、劇烈碰撞,如何實現健康發展?如何促進新興領域快速走入尋常百姓家、帶動產業升級的同時,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如何突破發展“天花板”,持續用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不斷激發其內生動力?這些問題,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
3月19日,記者借參加由中國通信學會、網絡空間內生安全技術等單位主辦的“智能無人系統與內生安全”學術會議的機會,專訪了有關專家。
智能網聯汽車“撲面而來”
汽車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正經歷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改造大潮,交通也在從傳統交通向智能交通轉變。中國信科集團副總經理、無線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山枝教授指出,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都需要5G、人工智能、車聯網技術支撐。2020年2月,由發改委、工信部等11部委聯合發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2020年10月,國務院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要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研究制定急需技術標準和準入管理要求,持續優化政策環境,打造創新產業生態,加快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提出到2025年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將占比30%,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
陳山枝介紹,車聯網發展主要分兩個階段。近期,車聯網實現車車和車路間的低時延、高可靠通信,主要是有人駕駛安全和交通效率提高。如車聯網應用在智慧高速公路和智慧公交上,讓駕駛更安全,避免重大事故,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實現機場、礦山、港口等特定場景下中低速無人駕駛,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中長期看,跟普通消費者有關的,就是乘用車的無人駕駛,這中間需要提升道路智能化水平。通過車聯網實現車路協同,在完善政策法規和社會共識之后,未來逐步實現全天候、全場景乘用車的無人駕駛。
安全風險與威脅不容忽視
在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加速發力的同時,安全問題逐漸引發公眾高度關注。2019年,國際知名研究機構Atomik Research對來自中、法、德、印、英、美等國的22000人進行了自動駕駛汽車調查,發現公眾關切最多的是功能安全和網絡安全。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研究員許軍告訴記者,公眾的擔心并非空穴來風。自2018年3月18日優步自動駕駛汽車撞死行人事故以來,很多知名自動駕駛汽車也因各種故障或意外發生了多起事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行業發展的加速度,使自動駕駛汽車的功能安全問題已經上升為行業發展的核心焦點之一。雪上加霜的是,智能網聯汽車的高度連通性與自動化在為用戶提供更多便利和更好駕駛體驗的同時,也為惡意攻擊者帶來了大量入侵入口。從2015年吉普自由光被黑客入侵并遠程控制,導致了140萬輛汽車被召回之后,許多其他車企也紛紛中招,聯網汽車的網絡安全問題也成了行業發展的又一焦點。
有統計數據顯示,自2016年到2020年1月,汽車網絡安全事件的年安全事故總數提升了605%,僅在2019年就增加了1倍左右,大量漏洞使攻擊者有機可乘,帶來勒索、盜竊、大規模車輛惡意控制等風險。上海寬帶中心副主任陸肖元談道,網絡安全已經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天花板”,其潛力的釋放被安全問題“卡了脖子”。
找準智能網聯汽車的“痛點”
面對嚴峻的安全形勢和公眾的重大關切,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指出,智能網聯汽車的“痛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痛點之一是“雙重安全屬性”帶來的新安全問題。汽車網聯化和智能化的發展,使得車載網聯終端和高級輔助駕駛系統等部件具有了雙重安全屬性,既要保證功能安全,避免隨機性故障和環境影響造成的安全風險,又要保證網絡安全,避免因為網絡安全問題帶來新的安全隱患,避免被人為利用造成的安全風險。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功能安全;沒有網絡安全,智能網聯汽車就如同“沙灘上的樓房”。
痛點之二是網絡安全“不可量化設計”帶來信任缺失。傳統汽車行業的功能安全,有著嚴格的量化標準和評估體系,對于安全性有諸多技術作為保證,對于可靠性有標準可供衡量,對于故障和事故有完整的追溯方案。但是,對于智能汽車的網絡安全問題卻無法度量,車載網絡是否安全,至今仍然是一個概念化的表達,無法做到量化設計與驗證度量,包括為智能網聯汽車增加的附件安全設施本身是否安全也無人能夠回答。一輛既不可解釋,又不確保安全的汽車,如何才能讓用戶放心乘用?保險行業敢不敢為智能網聯汽車提供保險服務?
加快突破技術發展的“天花板”
對于智能網聯汽車面臨的新安全挑戰,網絡空間內生安全技術與產業聯盟有關專家介紹,通過內生安全技術的創新與實踐,有望突破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天花板”。據了解,我國在內生安全技術領域目前走在世界前列,已經取得了系列標志性成果與進展,現已擁有以內生安全交換芯片、內生安全軟件開發環境為代表的20余款系列設備和系統,并經受過多輪次全球頂尖“白帽黑客”的高壓強測試,以開放眾測的方式驗證了內生安全理論與技術的高可用性、高可靠性。
上海大學教授李玉峰介紹,自己所在團隊與紫金山實驗室在我國首創的網絡空間內生安全理論基礎上,瞄準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痛點”聯合進行科研攻關,率先提出智能網聯汽車功能安全和網絡安全一體化保障方法,并聯合國內客車廠商和車聯網安全技術團隊開展了內生安全自動駕駛原理驗證工作,初步形成了智能網聯汽車內生安全的理論架構,取得了多項基礎原理驗證預期結果,有望為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安全“痛點”的解決探索一條高可靠、高可信、高可用的新路徑。
鄔江興指出,突破“天花板”需要“雙管齊下”。
一方面要推動內生安全賦能智能網聯汽車,將內生安全技術與5G、物聯網、車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深度融合,構建國際領先、我國獨創的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理論和技術體系,為汽車行業在網絡化時代提供可量化設計、可驗證度量的雙重安全技術。
另一方面要各方合力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安全技術發展,聯合標準制定部門和主要生產商,加快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內生安全技術標準制定,將內生安全作為智能網聯汽車機器系統的基本標準,從“骨子里”嵌入安全基因;加快和保險金融業的深度融合,鼓勵保險行業探索設立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險”,推動這一險種進入車輛安全險名錄,加快技術、產業、商業模式創新,實現內生安全產業、保險業界和最終用戶多贏的發展格局。
(本報記者 蔡侗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