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1-04-16 10:00:04
桃花紅,杏花粉,山上花樹如云,遠遠就能聽見蜂群嗡嗡作響。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眼下正是蜜蜂傳花授粉的好時節。誰能想到,30多年前,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蜜蜂,是要餓肚子的。
孟塬鄉小石溝村村民陳儉銀今年57歲,家里世代養蜂。打他記事起,當地養蜂釀蜜就在逐年減產。小時候聽老人講,早先一窩蜂一年能出幾十斤蜜,可他從未見過。“一窩蜂滿打滿算,產量從10斤降到8斤,后來不但搖不出蜜,還把蜜蜂給餓跑了。”
當地養的是中華蜂,定地飼養,如果周邊5公里找不到蜜源,蜂群就是白忙一場。“那些年小蜜蜂歸巢,掛不到多少粉,肚子癟著吸不著蜜。”陳儉銀感慨道,別說方圓5公里,那時彭陽縣所處的西海固山區大多禿山禿嶺,“哪有多少花源可供放蜂采蜜?”
最初的轉機發生在1983年,彭陽設縣,發動男女老少人拉肩扛,上山種果樹,開展小流域治理。2002年后,推行退耕還林,封山禁牧。近10年來,西海固啟動大規模易地扶貧搬遷,留下故土家園恢復生態。
幾代人努力,彭陽縣森林覆蓋率從3%提升到30.6%,昔日的水土流失區變為生態示范區。蜂群回來了,陳儉銀的兒子陳澤恩也返鄉了,接過祖輩的蜂箱,成了扶貧產業帶頭人。曾經,300多個貧困戶來到他家,學習辨工蜂、育蜂王、護蜂群過冬。
孟塬鄉把養蜂作為富民產業,給扶持政策,搞農民培訓。鄉黨委倡導“多種花,少打藥”,起初有人想不通,“憑什么不讓我用農藥?”后來發現采蜜區種出的瓜果菜蔬更搶手,更能賣出好價錢。村民紛紛響應,蜜蜂成了當地好生態的“代言人”。如今平均一箱蜂能產30多斤蜜,行情好能賣3000多元,877戶貧困戶借此脫貧。
彭陽縣每年外銷50多噸蜂蜜,粗算就是1300多萬元收入。孟塬鄉養蜂最多,近年來養蜂戶只恨蜜源不夠,把田間屋后種得花團錦簇,不留空地。
更廣闊的西海固等待蜂群歸來。在彭陽縣草廟鄉,養蜂戶祁永峰日夜趕工,制作木制蜂箱,銷往周邊各縣。他算過,彭陽過去幾百箱蜂都喂不飽,現在已達1.8萬箱,蜂群飽和起碼在2.5萬箱以上。
以如今西海固綠樹繁茂、山花遍野的體量,能承載多少箱蜜蜂,祁永峰連說“多到不敢想”。但銷路他敢想:“如今人們富了,好蜂蜜放在網上,有多少賣多少。咱西海固的蜜里,淌著百花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