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1-04-28 23:57:04
原標題:一見·中國共產黨說話算數, 總書記的“路”是最好見證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我說過,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中國人說話、中國共產黨說話、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說話是算數的。”廣西民族博物館外,習近平總書記一席話振聾發聵。
諾不輕許、許則為之。現在全中國56個民族都脫貧了,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黨中央的莊嚴承諾如期兌現。
今天,從幾條“路”說起,創造人間奇跡的成功密碼蘊藏其中。
這條路,“真是披荊斬棘、跋山涉水”
福建寧德下黨鄉,“九山半水半分田”,大山深處的崎嶇道路見證了習近平同志帶領群眾擺脫貧困的往事,“三進下黨”成為佳話。
“那真是披荊斬棘、跋山涉水。”鄉黨委書記拿著柴刀在前面砍,時任地委書記的習近平拿個竹竿,沿著河邊走。
在寧德擔任地委書記時,習近平同志幾乎走遍所有的鄉鎮,不斷探索“弱鳥先飛”的路子。他感慨,下黨不擺脫貧困,我們就愧對鄉親父老。
如今,下黨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祝賀他們實現了脫貧。“‘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當年‘三進下黨’的場景,我至今還歷歷在目。”
“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這份“心中有民”的樸素情感貫穿始終。
“專程來這里看望大家,就是為了解我國現在的貧困狀態和實際情況。”黨的十八大后考察扶貧首站,習近平總書記踏上了太行山深處的路,縱使山高路遠、千里迢迢,也要看真貧、扶真貧。
2017年全國兩會上,總書記談到有關四川涼山州“懸崖村”的新聞報道,“看著村民們的出行狀態,感到很揪心。”黨的十九大之后,他考察脫貧攻堅的第一站就是大涼山。沿著坡陡彎急的山間小路顛簸2個多小時,走村入戶,訪貧問苦,把關懷和希望送入大山深處。
從秦巴山區到大別山區,從塞北草原到西南邊陲……習近平總書記用腳步踐行走遍全國所有深度貧困地區的承諾。
這條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
“依托城市,引進智力,加速‘兩個轉化’的新戰略,使我們扭轉了多年的被動局面,也給正定帶來了新的起飛。”1984年6月17日的《人民日報》刊登《正定翻身記》,報道了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的崗位上,探索發展“半城郊型”經濟的新路子,總結出裕民富民的“二十字經”。
從生產大隊黨支部書記到泱泱大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同志對扶貧有著切身體會。這個地方窮在哪里?為什么窮?有哪些優勢?哪些自力更生可以完成?哪些需要依靠上面幫助和支持才能完成?在習近平同志的扶貧路上,不僅有田間地頭深深淺淺的腳印,也有為擺脫貧困指路開方:在海南昌江縣思源實驗學校親切詢問同學們的學習進展;給“國培計劃(2014)”北師大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回信,勉勵他們扎根西部、服務學生……“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
從浙江安吉的白茶到梁家河的蘋果,從陜西柞水的木耳到山西大同的黃花……“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甘肅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黛瓦白墻的新房寬敞又明亮;一代代西海固移民來到閩寧鎮……“移民搬遷是脫貧攻堅的一種有效方式”。
……
腳下走過的路越來越長,扶貧路徑的探索日漸清晰。
貧有百種,困有千樣,扶貧要找準路子,習近平總書記同困難群眾一起盤算脫貧致富門路的場景并不陌生。
“扶貧攻堅就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
這條路,“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加油、努力,再長征”
多年前在福建省寧德地區工作時,習近平同志記住了中國古人的一句話:“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如今,一個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千年夢圓在今朝,但夢想不滅、奮斗不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已經開啟,一幅嶄新的藍圖噴薄而出。
此次廣西考察,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桂林才灣鎮毛竹山村,他對鄉親們深情地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決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想法,要在新起點上接續奮斗,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好日子都是奮斗出來的,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面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領航前進的道路:“我們還不能停步,接下來要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邁進,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加油、努力,再長征!”
面對新時代出現的新挑戰新任務,恰是百年風華的中國共產黨不忘來路、奮發圖強、步履更堅。
策劃:杜尚澤
撰文:林小溪
圖片來源:新華社(攝影:鞠鵬、謝環馳、申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