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1-09-09 09:53:09
原標題:為祖國建設貢獻能源力量(權威發布)
來源:人民日報
9月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4位能源領域的優秀共產黨員代表圍繞“踐行初心使命,貢獻能源力量”主題,與中外記者進行交流。
“參加工作26年,先后有300多口油井在我手中‘起死回生’。”中國石油長慶油田第十采油廠井下作業大隊高級技師楊義興,將自己比作“油井大夫”。他的“手術臺”在大山深處的露天野外現場,既要有窺探地表3000多米以下井筒故障的“火眼金睛”,也要有在直徑12.4厘米超狹小井口“做手術”的靈巧雙手。
楊義興一年大概有2/3的時間都泡在野外現場,研發的修井工具有31件取得國家專利,有50多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讀書筆記寫了40多萬字,畫了幾萬張鉆具結構圖紙。其實沒有什么捷徑,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把工作做到極致,不斷做出新境界、新高度、新水平。”楊義興說。
和楊義興一樣,我國有百萬石油人常年奮戰在生產一線,甘愿扎根荒原大漠,將油氣從地下數千米的深處源源不斷開采出來,輸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有著34年黨齡的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邢繼,見證了我國民用核能事業的發展歷程:“我剛剛工作時,參加了我國引進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的大亞灣核電廠建設,那時工業基礎還比較薄弱,連鋼筋混凝土都需要進口。”
靠著自主創新的熱情和激情,我國民用核能事業攻破一個又一個難題。“以安全殼為例,我們的研發團隊從理論開始研究,每一次試驗都要經過好幾天、上百個小時,不能停、連軸轉。”邢繼感慨。今年初,第一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投入商運,標志著我國成為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
“作為一名核電工作者,要做的就是不斷通過技術創新,來提升核電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在實現‘雙碳’目標上作出更大貢獻。”邢繼介紹,一臺“華龍一號”機組,每年可以發電近100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800多萬噸。
國家能源集團神東大柳塔煤礦綜采五隊隊長呼綠雄,見證了我國煤炭行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變革,也經歷了煤礦工人從過去“傻大黑”到現在“金藍領”的蛻變。
見面會現場,呼綠雄展示了一臺黑色手機:“這是我們井下使用的5G智能防爆手機,有了它,不管服務人員在哪里,通過視頻電話指揮就像在現場一樣,簡單快捷、省時高效。”
從打眼放炮、人工裝煤,到輕點鼠標、機械采煤,呼綠雄說:“現在井下有8.8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一次可以采3層樓那么高的煤。和同一煤層的7米采高相比,8.8米可以多回采煤炭405萬噸。這相當于增加了4個百萬噸級大煤礦同時生產。”
1984年參加工作的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司長戴俊良,奮戰的地方不是大油田、大煤礦,卻同樣為能源事業發展默默貢獻著力量:“能源人奮斗的目標是‘兩個有’,一個是有力保障社會經濟用能需求,另一個是有效滿足人民群眾用能需要。”
“政策落實的監督者”“市場化改革的推動者”“人民群眾用能權益的維護者”,戴俊良用了3個詞概括能源監管工作:“比如我們創造性建立了中國特色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機制,挖掘出6000萬千瓦的調峰能力,相當于建了60座百萬千瓦級的抽水蓄能電站,可以讓綠色電力每年多發至少1100億千瓦時,減少近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談及“雙碳”目標,戴俊良說:“在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和消費國,進行這么一場深刻的能源革命,能源人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要立足本職工作,為實現這個目標添磚加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